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吳越相爭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吳越相爭


教育Wiki

故事

春秋時代,在淮河、長江流域的晉楚對立與交戰過程中,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勢力日漸壯大,開始進軍,稱霸中原,時代也進入春秋後期。吳自壽夢(在為西元前585~561年)時開始壯大,不時侵擾楚境,到闔閭(在位514~496年)繼位,得楚國流亡者伍貞(伍子胥)之助,改革內政,軍力日益壯盛。從此吳軍時時侵入楚國,一度攻佔楚都郢(湖北江陵縣東北)。幸得吳國南方的越攻擊吳都,加上闔閭之弟夫概奪國,楚才得以復國。之後,吳不斷侵入楚國,楚不得不遷都於鄀(湖北宜城縣),以避吳國鋒芒。西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機攻擊越國,為勾踐所拜,闔閭負傷而王。子夫差(在為西元前495~473年)繼位,誓志為父報仇。西元前494年,夫差率精兵攻越,圍勾踐漁會稽山。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從此,夫差北上中原,制魯攻齊,終於在西元前482年,與諸侯會盟於皇池(和南封丘縣),吳的聲勢達到顛峰。另一方面,越王勾踐為雪會稽之恥,得賢人范蠡的輔佐,與民共甘同苦,逐漸恢復國力,乃乘夫差率精銳北上黃池,與諸侯會盟之際,率軍奇襲吳都,吳太子戰死。夫差雖然恢復吳都,卻連年為越軍所苦。後來又遭越軍包圍首都三年,西元前473年,夫差終於自殺,吳亡。越王勾踐滅吳後,控制了東部沿海地區,西元前468年從蘇州遷都至山東半島的瑯琊,與諸侯會盟於徐州(山東滕線南),得周元王成認為霸主,越國聲勢到達顛峰。勾踐去世後,越國漸漸衰敗,終為楚國所滅。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闔閭、勾踐、夫差、范蠡

英文關鍵字:King Helü of Wu、King Goujian of Yue、King Fuchai of Wu、Fan Li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34~35。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