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壁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壁孔


教育Wiki

目錄

壁孔

在細胞生長末期,初生細胞壁上某些區域會形成次生細胞壁,但某些地方並未形成次生細胞壁而在初生細胞壁上形成一凹陷的構造,此即壁孔。[註一]原生質絲透過壁孔與鄰近細胞進行物質交流,此原生質絲只存在於活的植物細胞間。


初生孔場(primary pit fields)

在植物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細胞板形成但分割尚未完全的時後,兩細胞之間會形成套膜的通道,此即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連結小管(desmotubule)為原生質絲中另一管狀構造,是內質網的延伸。[註二]原生質絲通常群集在初生細胞壁上,此即初生孔場。初生孔場的形成是初生細胞壁生長過程中,厚度增加速度不一致的結果。[註三]孔場內的原生質絲直徑約60nm,其大小足以讓小型分子通過,但胞器則太大而無法經由此通道交流。


成熟壁孔

在次生細胞壁生成過程中,細胞間未生成次生細胞壁的部分會形成一相對凹陷的區域,此即壁孔。壁孔可以在非初生孔場上形成,亦可在初生孔場上形成;一個初生孔場可能只形成單一壁孔,亦可能形成多個壁孔。[註四]

壁孔為兩細胞間物質交換的通道,因此常在兩細胞間成對出現,此即孔對(pit pair)。壁孔在生長過程中口徑不變的稱為無緣孔(simple pits),口徑變小者稱為有緣孔(bordered pits)。根據上述兩種特性,孔對會有四種形態:重緣孔對(bordered pit pair,兩壁孔都有緣孔)、無緣孔對(simple pit pair,兩壁孔皆無緣孔)、半緣孔對(half-bordered pit pair,一側有緣一側無緣的孔對)、盲孔(blind pit,其中一側無壁孔存在)。


壁孔的排列形態

植物管細胞(tracheary elements)上之有緣孔會形成特殊的排列形態。分為以下三種:[註五]

梯狀排列(scalariform pitting):壁孔細長而成梯形順序排列者

對生排列(opposite pitting):壁孔成圓形水平並排者。

互生排列(alternate pitting):壁孔成圓形斜形排列者。

參考書目

[註一] 蔡淑華,《植物解剖學》 p26,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5月。

[註二] William G. Hopkins, Norman P.A. Huner,編譯者徐善德、廖玉婉《植物生理學》 p23,偉明圖書有限公司,民國95年5月。

[註三] 蔡淑華,《植物解剖學》 p24,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5月。

[註四] 蔡淑華,《植物解剖學》 p26,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5月。

[註五] 蔡淑華,《植物解剖學》 p29,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5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