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婚姻排擠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婚姻排擠


教育Wiki

婚姻排擠(marriage squeeze)係指在適婚年齡的男女人口數不平均的,而使得男性或者女性在擇偶時產生被排擠的不平等現象。依理論而言,一般新生兒中,男嬰的比例高大於女嬰,然而因成長過程中男性的死亡機率較女性高,因此待達到適婚年齡時,男、女之間的人數比例約相等。假若該婚姻市場是封閉而未受其他因素影響,則可推論男、女各自在同齡階層中應可有一名配偶。然而,實際上婚姻市場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社會文化、政治等,可能因此破壞原本達平衡的婚配市場。(註1)當前在婚姻市場中,對女性而言因婚姻排擠現象加上婚姻坡度的問題,因此擇偶的對象通常為條件相近、同質性高的伴侶。(註2)

目錄

婚姻排擠現象

中國

中國自1980年代開始實施「一胎化」人口政策後,規範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胎,男女比例開始明顯偏離原本自然的狀態,因在中國人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影響下,普遍期望能產下男嬰以便未來傳宗接代,甚至為此殺害新出生的女嬰,因此出現男多於女的現象,長期下來,男性面臨被該社會下婚姻市場排擠的困境,進而產生為數不少的非自願單身的男性,而為因應此狀況甚至促使跨國、跨文化的婚配機率增加。

台灣

近年來台灣適婚男女人口比例開始稍有失衡的現象,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性人口數較女性而言稍大,此及說明台灣男性較不易找到女性婚配對象,另外因經濟快速發展,女性教育程度、社會地位隨之提高,不再視婚姻為最終唯一的結局,人口數的差異及價值觀的變遷等因素皆促使男性被婚姻市場排擠的現象。

參考書目

註1: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

註2: 林雅薰著,《以社會學理論來談「婚姻與兩性關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