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存在諮商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存在諮商理論


教育Wiki

存在諮商理論(Existential counseling)

目錄

基本假設
  1. 自我知覺:人必須要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並且了解自己的感受,因而對外在的環境做出適當的反映,也就是說人是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運用過去的經驗,以及未來的個人抱負及展望,發展自己的無限可能。
  2. 人是獨特的:人皆是以自我為中心,但另一方面,人也離開不了群體生活中。因此及造就出人會感到有強烈的孤獨感,因為既要在社會中求生存,但卻也不能全然的仰賴其他人,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還必須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原則,以及屬於自己的生活目標及生活方式。因此即使得人類激發自己的勇氣,進而體會到人、我並重的生存法則。
  3. 存在焦慮為正常現象:人生必定會經過出生即死亡,因此人常常會對死亡感到焦慮,也就是說對於不存在的幻想感受懼怕。但雖然有此懼怕存在,但對於人卻是有激勵的作用,因為會使得人好好把握時間,把握當下,以延展自己生命的深度以及廣度,因此使得人能運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好好地生活下去。

(註1)

諮商過程
諮商得主要目的為了解自己,並且使當事人能接受自己的行為,以及此行為所帶來之後果。因此諮商過程即是激發當事
人內在生活力的過程,透過諮商員的導引,讓當事人能檢視自己的生活問題態度,並且加以導正,做行為的決定者,並非
被環境所控制住。
另外,存在諮商可分為三個階段:
  1. 諮商員幫助當事人了解對世界的觀念:主要為使當事人知曉自己存在的意義,並且評估自己的價值觀以及理念,進而去引導出自己的責任感,而做出深入的省思。
  2. 鼓勵當事人了解價值系統的權威性:透過諮商員的引導,使得當事人能主動去了解自己的價值系統的來源,以及其權威性,進而去改善當事人的價值系統態度,因此讓當事人擁有更有價值的生活方式。
  3. 實踐所學:透過彼此的交流訪談後,希望當事人能把內化後以及評估過後的價值所在具體呈現出來,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實踐。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存在諮商理論
英文關鍵字:Existential counseling
參考資料

註1牛格正/著。諮商原理與技術,1996年初版,頁132-13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