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家政教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家政教育


教育Wiki

資料來源: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

目錄

家政教育

係統整自然科學、人文社會與藝術知能,以改善生活之實踐教育活動。

基本理念

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歷程,透過「家政」議題的實施,落實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

「家政」議題的建構,係建立在三方面的基礎上:

  • 是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家政課程建構於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所提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及應培養的基本能力之基礎上。
  1. 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
  2. 國民中小學課程以生活為中心,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個人潛能、涵詠民主素養、尊重多元文化價值;培養科學知能,適應現代生活需要。
  3. 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
  • 「家政」具統整IQ與EQ的特質
人類求知的方式,至少有兩種模式:
  1. 分化的、不涉及人的、理論的、與數學推理及科學邏輯的知識,此模式是屬於學科分化的、科學的與理性的知識,也是工具性與運用科技的知識。
  2. 關連的、與人有關的、務實的、人際推理的及敘事的知識,屬於生活整合的、人文藝術的與感性的知識,也是較屬於溝通詮釋性的及自主解放性的知識。
當前學校教育明顯地偏重前者而忽視後者。
感性的求知模式在分科嚴謹的學術領域一向不受重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忽視它的存在。根據Brunner (1985)的看法,敘事式的求知對於日常生活中「意義」的瞭解很有貢獻。Noddings (1991) 也主張,人際推理是開放、彈性而有回應的,它受到互為主、客體的思維者對彼此關係的態度所影響,有明顯的依附與連繫,而不是隔閡與抽離。
「家政」關心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而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光靠科技或工具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因為它所涉及的問題,大多是與個人、家庭、社區、及其環境有相互關係。因此,作為國民教育中的一學習議題,家政課程的兼具「理性」與「感性」特質,對於整合各學習領域的知能,使落實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以「飲食」生活為例,買菜、點菜、餐會時的應酬寒喧等活動,必然整合語文與數學知能;烹調活動則整合了物理、化學、營養學、能源效率、鍋具餐具等材料科學、美學等知能;對飲食口味、嗜好、品味與飲食文化的形成與認識,則又整合地理、歷史、社會文化習俗等知能。
總之,「家政」係整合上述學習領域知能及實踐價值教育、消費教育、環境教育、兩性教育、休閒教育及生活藝術等活生生的生活教育。
  • 「關懷典範」的課程設計。
「關懷」的本質上是一種動機、心理傾向或心理活動,也是一種覺醒或較恒久性的承諾;它既是一種認知表現,也是一種情感表現。「關懷」涉入個人對自己、他人及自然的知覺、感受、思維、表現與行為舉止,期能建立彼此間的和諧關係。Beck(1994)認為,「關懷」是一兼具倫理性與實用性的概念,幾乎沒有人能拒絕它,並且絕大多數的人都相信自己在實踐它。
「關懷」的目的有二:
  1. 促進人的發展
  2. 反映人的需求。
關懷某人,就得知道他是誰,他的能力、需求與限制,以及那些對他的成長有助益。換言之,關懷某人,基本上是要瞭解他,滿足其需求,並協助其成長與自我實現。就如同Hooft(1995)所強調的,「關懷」將自我表現擴散於人類存在的各個層面,包括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所構成的生物的、知覺的、心靈的整體情境脈絡中。
「家政」的建構採「關懷典範」的課程設計,旨在以「關懷倫理」促進個人/家庭/社區與其環境的整體發展,並滿足其彼此間的相互需求。以「關懷倫理」整合「公」領域的實證科學知能與「私」領域人際的與務實的日常生活知能,使賦予學習者具備解決私領域與公領域中日常生活經常性的問題,使心靈不離身體、思考不離行動、理智不離情感。


根據上述三方面的基礎理念,「家政」透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的學習,使得生活各領域的不同層次需求獲得適當滿足;經由合宜的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培養健康的個人,建立健康的家庭;藉由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的消費決策與管理,培養明智地消費物品與勞務;經由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課題中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學習活動,合理地利用資源,並保護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以維持良好的生態平衡;透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活動設計中,強調兩性與兩性適性發展;兼顧工作與休閒,對生活的理性認知與感性陶冶,將飲食、衣著、居住及家庭生活等活動與休閒品味結合,以達身心均衡發展。

透過多元文化的飲食、衣著、居住及家庭生活的學習中,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與自我抉擇,並建立和夥伴相互合作與和諧共事的知能,進而養成宏遠的世界觀。

課程目標

  1. 瞭解日常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生活的實際活動,充實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能。
  1. 加強對日常生活的關懷,維繫與自己、他人及環境間的和諧關係。
  1. 陶冶改善家庭生活及建立幸福家庭的信心、志趣與理想。

分段能力指標

<編號說明>

下列「a-b-c」的編號中,a代表核心能力序號,b代表階段序號,c代表流水號。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

(1)飲食

1-1-1察覺食物與健康的關係。
1-1-2察覺飲食衛生的重要性。
1-1-3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1-2-1認識飲食對個人健康與生長發育的影響。
1-2-2察覺自己的飲食習慣與喜好。
1-2-3選用有益自己身體健康的食物。
1-2-4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化。
1-2-5製作簡易餐點。
1-2-6瞭解均衡的飲食並應用於生活中。
1-3-1比較不同的個人飲食習慣。
1-3-2瞭解飲食與人際互動的關係。
1-3-3接納他人所喜歡的食物。
1-3-4瞭解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化。
1-3-5選擇符合營養且安全衛生的食物。
1-3-6運用烹調方法,製作簡易餐點。
1-3-7認識傳統節慶食物與臺灣本土飲食文化。
1-4-1瞭解個人的營養需求,設計並規劃合宜的飲食。
1-4-2選購及製作衛生、安全、營養且符合環保的餐點。
1-4-3表現良好的飲食行為。
1-4-4瞭解並接納異國的飲食文化。

(2)衣著

2-1-1關心自己的衣著。
2-1-2願意分享自己所喜歡的服飾用品。
2-2-1認識常見的織品。
2-2-2認識衣著對個人的重要性。
2-2-3瞭解自己的穿著習慣與喜好。
2-2-4養成收拾衣物的習慣。
2-3-1瞭解織品與生活的關係。
2-3-2瞭解穿著與人際溝通的關係。
2-3-3表現合宜的穿著。
2-3-4運用基本手縫技巧,製作簡易生活用品。
2-3-5瞭解衣物管理的重要性。
2-4-1瞭解織品的基本構成與特性。
2-4-2具備簡易修補衣物的能力。
2-4-3結合環保概念管理衣物。
2-4-4設計、選購及製作簡易生活用品。
2-4-5欣賞服飾之美。

(3)生活管理

3-1-1瞭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他人分享。
3-1-2察覺自己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1-3察覺個人的消費行為。
3-1-4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3-1-5認識日常生活的用具。
3-2-1認識我們社會的生活習俗。
3-2-2察覺自己家庭的生活習慣。
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2-4表現合宜的生活禮儀。
3-2-5認識基本的消費者權利與義務。
3-2-6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3-2-7製作簡易創意生活用品。
3-2-8認識生活中的美化活動。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3-3-2運用環境保護與資源回收並於生活中實踐。
3-3-3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3-3-4認識並能運用社區資源。
3-3-5運用消費知能選購合適的物品。
3-3-6利用科技蒐集生活相關資訊
3-4-1運用生活相關知能,肯定自我與表現自我。
3-4-2展現合宜的禮儀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4-3建立合宜的生活價值觀。
3-4-4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3-4-5瞭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3-4-6欣賞多元的生活文化,激發創意、美化生活。
3-4-7瞭解並尊重不同國家及族群的生活禮儀。

(4)家庭

4-1-1認識家庭的組成分子與稱謂。
4-1-2察覺自己與家人的溝通方式。
4-2-1瞭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4-2-2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4-2-3適當地向家人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感。
4-2-4察覺家庭生活與家人關係。
4-2-5瞭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
4-3-1瞭解家人角色意義及其責任。
4-3-2運用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4-3-3探索家庭生活問題及其對個人的影響。
4-3-4參與家庭活動、家庭共學,增進家人感情。
4-3-5瞭解不同的家庭文化。
4-4-1肯定自己,尊重他人。
4-4-2運用溝通技巧,促進家庭和諧。
4-4-3調適個人的家庭角色與其他角色間的衝突。
4-4-4主動探索家庭與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研擬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4-4-5參與策劃家人共同參與的活動,增進家人感情。
4-4-6運用學習型家庭概念於日常生活中。
4-4-7尊重並接納多元的家庭生活方式與文化。

學習內容

內涵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建議融入之學習領域

內容說明

(1)飲食

瞭解食物選購、製作與貯存的方法,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體認飲食生活、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關係。

食物選購、製作與貯存

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

藉由實作,學習常見食物的選購、處理及貯存方法,並習得製備簡易餐點的技巧,以及瞭解食物在烹調過程的變化。探討如何善用生活中的資源,改進飲食品質。

加工食品

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

包含瞭解加工食品的種類及利用方法,並能製作簡易加工食品。

食品衛生安全

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

包含認識影響食品衛生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選購衛生安全食品的方法。

均衡飲食

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

藉由對食物營養的瞭解,及分析自身的飲食,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表現良好的飲食行為。

飲食行為

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

包含瞭解飲食行為的影響因素,並且展現合宜的飲食行為。


內涵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建議融入之學習領域

內容說明

(2)衣著

認識衣物的原料構成與用途。

熟練衣物管理的技巧。

體認衣生活、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關係。

展現合宜的穿著。

織品的認識與應用

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

包含經由常見的織品,認識織品的構成與特性。進一步檢視織品與生活的關係,以及織品在美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衣物的構成

綜合活動

包含從生活中織品所構成的衣服或用品,檢視其構成所需的手縫技藝。能選購實用、美觀、具創意的衣物用品,並能運用手縫技巧,設計與製作具創意的衣物用品。

衣服的管理與收藏

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

包含體認衣物管理的重要性,瞭解並改善自己的衣物消費行為與習慣,並能從衣生活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的珍惜與關懷。

合宜的穿著

社會、綜合活動

包含關心、瞭解並調適自己的穿著習慣與喜好,以表現合宜而端莊的自我。瞭解、尊重並欣賞多元服飾之美。運用穿著美化生活,增進人際關係及肯定自我。

內涵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建議融入之學習領域

內容說明

(3)生活管理

瞭解並尊重多元的生活文化。

展現合宜的禮儀。

具備設計與製作日常用品的技能。

表現合宜的消費行為。

瞭解資源管理與利用的方法,並體認、珍惜、關懷環境的重要。

多元生活文化

社會、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

包含認識不同國家、族群的生活傳統與文化。

生活禮儀

社會、綜合活動

包含認識不同文化的禮俗,並且展現合宜的禮儀。

生活藝術

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

包含設計與製作常用生活用品,運用相關技能及美學常識,以美化生活及肯定自我。

消費者教育

健康與體育、社會、綜合活動

包括瞭解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蒐集並分析相關資訊,以檢視個人消費行為並改善個人及家庭的消費方式,建立合宜的消費價值觀。

生活資源的利用與管理

社會、綜合活動

包含認識、蒐集生活中有用的資源,瞭解資源的管理方法,並珍惜與關懷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進而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

 

內涵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建議融入之學習領域

內容說明

(4)家庭

瞭解與尊重個人及家庭的發展。

瞭解個人與家庭發展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問題及調適。

運用資源以協助解決個人、家庭的問題與危機。

培養建立健康家庭的能力與信心,並尊重多元家庭文化。

個人身心發展

健康與體育、社會、綜合活動

包含認識與接納自己、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價值觀,及其對個人身心發展的影響。

家人互動與溝通

健康與體育、社會、綜合活動

包含透過家庭生活,學習家人溝通技巧、家人情感表達、家庭活動策劃、家人共學,以建立健康家庭。

家庭的發展變化與調適

健康與體育、社會、綜合活動

包含認識家庭的組成、角色、家庭的發展、家庭的變化與調適,及如何利用各種資源以解決家庭問題與危機。

家庭文化

社會、綜合活動

包含認識、尊重與接納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傳統及文化。

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

(1)教材編選原則
A.以本議題之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達成分段能力指標。
B.主要內涵以學生生活為主體,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
C.可視活動內容與各學習領域適切統整。
D.可結合學校特色與各項行事活動。
(2)教學原則
A.以學習者為中心:由學習者的生活情境出發,統整其經驗。
B.強化體驗學習:提供多元感官的探索,重視情意與技能的涵養與體驗。
C.著重省思分享:引導學習者省思,並運用多元方式分享、回饋。
D.強調生活實踐:學習內涵應與生活充分連結,鼓勵學生於生活中實踐。
E.建構內化意義:充分讓學習者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
F.善用多元教學策略:視學生發展,採用多元、適切的教學策略。
G.結合學校行事活動:可結合符合本議題理念之學校相關特色或行事活動。
(3)評量原則與方式
A.評量原則
a.評量應與教學相互結合,呼應各學習領域理念與目標評量。
b.評量內涵宜兼顧情意、技能與認知。
c.評量過程應兼顧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d.評量人員除教師外,可邀請家長、小組長、同儕或學生本人參與。
e.評量結果評定應顧及個別差異、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
f.評量結果宜描述學習者進步情形、成功經驗或優良特殊事績。
g.評量結果宜兼顧文字描述、等級呈現,不宜簡約為分數。
h.評量結果敘述應使用一般人能瞭解者,來描述學習者的表現。
i.評量不宜製造影響學習者表現的壓力。
B.評量方式
a.實作評量:如成品、表演、實作、作業、鑑賞、實踐、態度評量表。
b.口語評量:如口試、口頭報告、晤談。
c.檔案評量:如研究報告、遊記、教學日誌或其他系列資料之評量。
d.高層次紙筆測驗:如活動心得、學習單紀錄或其他文字敘述之評量。

家政教育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對應表

「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2-4-2-3

能理解對方說話的用意和觀點。

4-4-2

2-4-2-4

能充分瞭解對方表達的情意。

4-4-2

3-2-1-3

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

4-2-3

3-2-3-2

能用口語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4-2-3

3-3-3-1

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4-3-2

3-3-3-3

有條理有系統的說話。

4-3-2

3-4-2-1

能用不同溝通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

4-4-2

3-4-2-2

能選擇良好的溝通方式,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

4-4-2

3-4-3-1

表達意見時,尊重包容別人的意見。

4-1-1】【4-4-2

「語文(客家語)」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2-5

能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並適當應對。

3-2-4

1-3-6

能主動聽取資訊,養成蒐集材料與方法的習慣。

3-3-6

1-3-7

能透過聆聽活動,欣賞並薪傳客家文化。

3-3-1

1-4-8

能運用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與其他族群的語言,並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3-3-6】【3-4-7

2-1-4

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3-1-2

2-1-5

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3-1-2

2-2-5

能用客家語說出得體有禮貌的問候詞。

3-2-4

2-2-6

能用尊重與關懷的態度與人交談。

3-2-4

4-4-5

能從閱讀客家語作品中吸收新知,養成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規劃自己的生活。

4-4-4

「語文(原住民族語)」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1-6

能透過聆聽,認識家庭生活環境。

4-1-2

2-1-6

能簡單描述家庭生活。

4-1-2】【4-2-4

2-3-3

能簡單說出日常生活的安排。

4-3-2

2-3-4

能分享簡單的生活經驗。

4-3-2

2-3-9

能表達自己的興趣,並與他人分享。

4-3-2

2-4-1

能說出自己的生活感受。

4-4-3

2-4-2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覺。

4-4-3

2-4-8

能靈活運用各種資訊科技媒體,進行溝通與學習。

3-4-4

「語文(英語)」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1-7

能聽懂常用的教室用語及日常生活用語。

1-3-2

5-2-5

能看懂日常溝通中簡易的書信、留言、賀卡、邀請卡等,並能以口語或書面作簡短的回應。

3-4-1

6-2-3

對於世界各地民情文化有興趣,並樂於接觸與學習。

3-4-6

7-1-2

能認識課堂中所介紹的國內主要節慶習俗。

3-2-1】【3-3-1

7-1-3

能瞭解基本的國際社會禮儀規範。

3-2-4

7-2-2

能應用基本的國際社會禮儀規範。

3-4-7

7-2-3

能從多元文化觀點,瞭解並尊重不同的文化及習俗。

4-4-7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1-4

養成良好的健康態度和習慣,並能表現於生活中。

1-2-2】【3-2-2

1-2-1

辨識影響個人成長與行為的因素。

1-2-1

1-2-3

體認健康行為的重要性,並運用做決定的技巧來促進健康。

1-2-3

1-2-4

探討各年齡層的生理變化,並有能力處理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變。

2-2-2

1-2-5

檢視兩性固有的印象及其對兩性發展的影響。

2-2-3

2-1-1

體會食物在生理及心理需求上的重要性。

1-1-1】【1-1-2

2-1-3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1-2-2

2-1-4

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

1-1-2】【1-2-3

2-2-1

瞭解不同的食物組合能提供均衡的飲食。

1-2-6

2-2-2

瞭解營養的需要量是由年齡、性別及身體活動所決定。

1-2-1

2-2-3

瞭解、接納並尊重不同族群或國家的飲食型態與特色。

1-3-3

2-2-4

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1-3-5

2-2-5

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1-3-4

2-3-1

設計、執行並評估個人的飲食內容及飲食習慣,以符合身體成長和活動的營養需求。

1-4-1

2-3-4

以營養、安全及經濟的觀點,評估家庭、學校、餐廳、商店所準備和販售餐點的合適性,並提出改善的方法。

1-4-2

2-3-5

明瞭食物的生產、製造、烹調會影響食物的品質、價格及熱量,並能做明智的選擇。

1-4-1】【1-4-2

2-3-6

分析個人對身體外觀的看法及其對個人飲食、運動趨勢的影響,並擬定適當的體重控制計畫。

1-4-1

6-1-1

描述自己的特色,並接受自己與他人之不同。

4-2-1

6-1-2

學習如何與家人和睦相處。

4-1-1

6-1-4

認識情緒的表達及正確的處理方式。

4-2-3

6-2-1

分析自我與他人的差異,從中學會關心自己,並建立個人價值感。

4-2-1

6-2-2

瞭解家庭在增進個人發展與人際關係上的重要性。

4-2-2】【4-3-1

6-3-1

體認自我肯定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4-4-1

6-3-2

肯定家庭教育及社會支持的價值,願意建立正向而良好的人際關係。

4-4-4】【4-4-5】【4-4-6

6-3-3

應用溝通技巧與理性情緒管理方式以增進人際關係。

4-4-2

6-3-4

尋求資源並發展策略以調適人生各階段生活變動所造成的衝擊、壓力與疾病。

4-4-3

7-2-3

確認消費者在健康相關事物上的權利與義務。

3-2-5

7-2-4

確認消費者在運動相關事物上的權利、義務及其與健康的關係。

3-2-5

7-3-5

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的行動方案與法規。

3-3-4

「數學」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N-2-18

能做容量的實測,認識容量常用單位,並能做容量之比較與計算。

1-2-5

N-2-19

能做重量的實測,認識重量常用單位,並能做重量之比較與計算。

1-2-5

N-3-02

能熟練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解決生活中的步驟問題。

3-3-5

N-4-04

能熟練比例式的基本運算。

1-4-1】【2-4-4

A-3-02

能由生活中常用的數量關係,運用於理解問題,並解決問題。(N-3-18)

3-3-3】【3-3-5

 

「社會」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3-1

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4-3-5

1-3-2

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3-1】【4-3-5

4-3-3

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

3-3-3

4-4-1

想像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會有什麼變化。

3-4-3

4-4-2

在面對爭議性問題時,能從多元的觀點與他人進行理性辯論,並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提出理由。

4-4-3

5-3-3

瞭解各種角色的特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4-3-3

5-3-4

舉例說明影響自己角色扮演的因素。

4-3-3

5-4-2

瞭解認識自我及認識周圍環境的歷程,會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是經由討論和溝通,可以分享觀點與形成共識。

4-4-2

5-4-3

從生活中推動學習型組織(如家庭、班級、社區等),建立終身學習理念。

4-4-6

5-4-6

分析人際、群己、群體相處可能產生的衝突及解決策略,並能運用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原則。

4-4-1】【4-4-2
4-4-3】【4-4-4

6-2-3

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如家庭和學校班級)所擁有之權利和所負之義務。

4-2-2

7-3-2

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

3-3-5

7-4-7

列舉數種金融管道,並分析其對個人理財上的優缺點。

3-4-5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3-2-7】【3-2-8

2-1-7

參與社區藝術活動,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藝術文化,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3-1-4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2-2-1

2-2-8

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瞭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

3-2-8

2-2-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本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

3-2-8

2-3-10

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

2-4-8

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瞭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

3-4-6

3-2-10

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

3-2-8

3-3-14

選擇主題,探求並收藏一、二種生活環境中喜愛的藝術小品,如:純藝術、商業藝術、生活藝術、民俗藝術、傳統藝術等作為日常生活的愛好。

3-3-3】【3-3-4

3-4-9

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

2-4-5】【3-4-6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1-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等)

2-1-1

1-1-4-1

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

1-1-1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4】【3-2-6

1-3-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4-3-2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2-4-1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2-4-1

1-4-5-6

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3-4-4】【3-4-5

2-1-4-1

認識與使用日常家用產品(含傳播設備、交通工具、安全設備)

3-1-5

2-3-6-1

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

2-3-1

4-2-2-2

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

2-2-1

4-2-2-3

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3-2-7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1-3-5】【2-3-3】【3-3-5】【3-3-6

5-3-1-2

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3-3-5

5-3-1-3

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須營造什麼變因。

1-3-4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3-4-4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偏頗證,持平審視爭議。

3-4-4

6-2-2-2

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1-2-5】【3-2-7

7-2-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1-2-5】【3-2-6】【3-2-7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1-3-6】【2-3-1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1-4-1】【1-4-2】【1-4-3】【2-4-3】【3-4-1】【3-4-4】【3-4-5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1-4-1】【1-4-2】【1-4-3】【2-4-3】【3-4-1】【3-4-4】【3-4-5

8-3-0-3

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型。

2-3-4】【3-3-3

8-4-0-3

瞭解設計的可用資源與分析工作。

3-4-4】【3-4-5

8-4-0-4

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3-4-4】【4-4-4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1-1

探索並分享對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人事物的感受。

3-1-1

1-1-2

區辨自己在班級與家庭中的行為表現。

3-1-2】【4-1-1

1-2-1

欣賞並展現自己的長處,省思並接納自己。

4-2-1

1-4-2

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並探索自己可能的發展方向。

3-4-1

2-1-1

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3-1-2

2-2-1

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提升生活樂趣。

1-2-3】【1-2-5】【1-2-6】【2-2-4】【3-2-3】【3-2-4

2-2-3

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

4-2-5

2-2-4

樂於嘗試使用社區機構與資源。

3-3-4

2-3-1

規劃個人運用時間、金錢,所需的策略與行動。

3-3-5

2-3-3

覺察家人的生活方式,分享改善與家人相處的經驗。

4-3-2】【4-3-3

2-4-1

妥善計劃與執行個人生活中重要事務。

1-4-1】【1-4-2】【2-4-1】【2-4-2】【2-4-3】【2-4-4】【3-4-1】【3-4-2】【3-4-4】【3-4-5】【4-4-2】【4-4-3】【4-4-4】【4-4-5

2-4-2

探討人際交往與未來家庭、婚姻的關係。

3-4-2】【4-4-2】【4-4-3】【4-4-4

2-4-3

規劃合宜的休閒活動,並運用創意豐富生活。

4-4-5

2-4-5

覺察自己與家人溝通的方式,增進經營家庭生活能力。

4-4-2

2-4-6

有效蒐集、分析各項資源,加以整合並充分運用。

3-4-4】【3-4-5

3-3-1

以合宜的態度與人相處,並能有效的處理人際互動的問題。

2-3-2

3-3-5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方式。

3-3-1

3-4-4

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展現自己對國際文化的理解與學習。

3-4-6】【3-4-7

4-3-3

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2-3-5】【3-3-2

「生活」課程

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家政教育能力指標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3-1-4

2-1

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富性。

3-1-4】【3-1-5

2-3

察覺不同人、不同生物、不同文化各具特色,理解並尊重其歧異性,欣賞其長處。

3-1-4】【4-1-1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3-1-5

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美化生活的環境、增加生活的趣味。

3-1-4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行動。

1-1-3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4-1-1

4-2

學習體會他人的立場、體諒別人,並與人和諧相處。

1-1-3】【4-1-1

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3-1-2

5-1

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2-1-1】【3-1-4】【3-1-5

5-4

養成參與、欣賞展示及演出時的基本禮儀與態度。

3-1-2


附錄

附錄一 家政教育實習

家政教育內涵為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必備的基本家政素養,也是學生統整各學習領域知識應用於生活的知能。因此「家政教育」學習內涵包括二部分:一為融入七大學習領域,另一為家政教育實習。有關家政融入七大學習領域部分,學校應儘量設計家政與各學習領域整合之教學,讓學生在中小學所學的家政知能充分應用於學習活動中,以期培養學生的基本生活知能,體驗實際生活,增進生活情趣。有關家政教育課程實習(包括家庭與生活管理活動、飲食生活活動以及衣著生活活動等三部分) 課程安排在二至九年級,其中二至四年級為每學年4節,五至八年級為每學年24節,九年級每學年20-24節的學習時間,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執行,所占時間應不少於學校學習領域總教學時間之1.25%。茲將二至九年級之家政教育實習內涵表列於後。

(1)家庭生活與管理活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