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年度小說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年度小說選


教育Wiki

目錄

年度小說選形成的原因

  隱地:「我們的作家有不少深沉、耐讀且值得留下來的作品,讀者可再三瀏覽,批評家更應進一步去研究與分析,以探討他們之中的技巧與奧妙,然而沒有人做蒐集編選的工作,這些作者們的心血結晶,往往隨著歲月的消逝,不久就被人淡忘了。每念此,總不禁使人覺得既遺憾又可惜,於是我嘗試展開了編『年度小說選』的構想。」

  民國五十六年,隱地鑒於許多作家的好作品不易留存,對於那些曾經引起震撼的作品,卻無法保留給後人,感到十分可惜,因此編選了《這一代的小說》,以及《隱地看小說》這兩本書,這兩本書同時可說是「年度小說選」的前身。

  隔年,隱地與沈謙、鄭明娳、大山、林青等人,共同組成了「年度小說選編委會」,每年輪流一人主選,「年度小說選」於焉誕生。

年度小說選的歷史流變

  台灣出版史上保持持續出版最久的「年度小說選」,自民國五十七(一九六八)年至九十二年《復活》出版(二○○三),已有三十五年歷史。

  第一本「年度小說選」,於民國五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由仙人掌出版社印行,書名《十一個短篇》,《五十七年短篇小說選》只是一個副題。

  一開始,是由「仙人掌」、「大江出版社」出版「年度小說選」,後來都是隱地與幾位文友湊錢,借「大江」出版。民國六十二年起,「年度短篇小說選」隨著隱地出任「書評書目出版社」的主編,又改至「書評書目」出版,直到七十二年「書評書目」停刊,隱地購回版權,從此「年度小說選」全部改由隱地辦的「爾雅出版社」出版發行。之後,由於閱讀率持續下降,「年度小說選」中間曾間斷三年(八八、八九、九○),後來才由《復活》銜接;但民國八十九年起,九歌出版社接辦「年度小說選」,持續地出版年度小說,現已出版至《九十七年小說選》。

  爾雅版歷年年度小說編選人分別為:隱地、鄭明娳、思兼(沈謙)、洪醒夫、季季、李昂、詹宏志、周寧、李喬、馬各、丁樹南、陳雨航、愛亞、雷驤、陳義芝等二十四位(隱地和季季分別編過四次,詹宏志和周寧各編兩次)。其中洪醒夫已過世,『年度小說選編委會』特為其設立『洪醒夫小說獎』,已歷時十五年。並於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出版『洪醒夫小說獎作品集』。

  九歌版年度小說編選人有:彭小妍、陳義芝、李昂(目前已編選兩次)、袁瓊瓊、林秀玲、陳雨航、蔡素芬、郝譽翔、季季等九位。

年度小說選的意義

  要說到年度小說選的價值,先從它選入小說的標準來看:內容上,表現一些前人所未涉及的領域,或者比前人挖掘得更為深刻;形式上,運用種種創新的、別緻的、更能與題材相配合的技巧的作品。年度小說的重點之一是為讀者選出好小說。編選者除了考慮小說的文字、結構、主題、層次、意象之外,要能透視小說主題或人物的展現是否驗證或歪曲了小說家所描寫的社會背景,選出真能衝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促進人與人之間了解的作品。

  筆者分別從作者、讀者、編者及文壇來看它的意義:

對作者而言

  年度小說選使作者血汗的結晶得以長久保留下來,供人們隨時翻閱。

對讀者而言

  它去蕪存菁地把一年來的好小說摘錄其中,使讀者不必擔負多餘的時間與精力去消化一些良莠不齊的作品。

對編者而言

  編者是作品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有義務與責任將一年裡最佳的小說展現於讀者面前。另外,撰寫「附註」則為編者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它包含了作者和作品簡介,及編者對此篇的探討,說明為何被選入的理由;每個編者都希望能達到一點趣味匡正的效果。

對文壇而言

  若干年後,讀者可由一系列的年度小說選了解其風貌的變遷和態勢,等於給小說界做了一項「項背相望、集腋成裘」的工作。

結語

  年度小說是一項為文學留史、向歷史負責的工作。並期望所有創新的小說,都能突破舊作,超越前賢,建立起真正屬於現代人類的文學作品;也希望藉由「年度小說選」的編印,激發起社會大眾對文學的愛好與正確體認。

參考資料

隱地 編:《年度小說選資料篇》,爾雅叢書,民72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