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廬隱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廬隱


教育Wiki

廬隱

廬隱(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本名黃淑儀,又名黃英 ,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鄉人,中國五四時期著名的作家。曾與冰心、林徽因齊名並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女作家在現代中國》(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與蕭紅、蘇雪林和石評梅等人並列為18個重要的現代中國女作家之一。

早年


她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5月4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有三個哥哥,父親是清舉人,後任湖南長沙知縣,母親是傳統未受教育的女性。她的祖母在她出生當天過世。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廬隱6歲時,父親任職三年後因心臟病過世,家人則前往北京投靠舅舅,她舅舅時任農工商部員外郎兼太醫院御醫。1909年(宣統元年),廬隱12歲時,她進入美國教會所創辦的慕貞書院小學部就讀,並信仰基督教。

求學、任教與第一段婚姻


她於1912年(15歲)考上女子師範學校就讀,1917年畢業之後先後擔任北平公立女子中學、安徽安慶小學及河南開封女子師範學校的教職,並於1919年(22歲)考上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今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旁聽生,並經過學期考試之後升為正班生,當屆同為旁聽生的同學有著名作家蘇雪林。她在學校接觸許多社會主義著作,經常參加群眾集會和遊行活動,並成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學生代表。1921年(24歲)加入由鄭振鐸、沈雁冰(筆名茅盾)、葉紹鈞(筆名葉聖陶)與許地山等人創立的文學研究會,為第13號會員。

1922年(25歲)大學畢業之後,她到安徽宣城中學任教,半年後回到北平師範大學的附屬中學任教。1923年(26歲)夏天,她與在文學研究會結識的北京大學學生代表無政府主義者郭夢良不顧雙方親友的反對,於上海一品香旅社結婚。1924年(27歲),生下女兒郭薇萱。但郭夢良於次年因腸胃病逝世。


文壇初鳴


廬隱是黃淑儀在大學時代開始用的筆名,有「取隱去廬山真面目」之意。廬隱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在許多報章雜誌發表文章,內容由散文、小說、新詩到雜論不等。她於1925年(郭夢良逝世那年)發表第一本著作《海濱故人》,是短篇小說集,描寫五位女大學生對於愛情與婚姻的思索與掙扎。這本小說奠定她在文壇的基礎。郭夢良逝世之後,她到郭夢良的福州老家居住,任教於福州女子師範。但她與具有傳統想法的郭夢良家庭成員相處不好,1926年回到上海,於大夏大學任教。1927年(30歲)回到北京擔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學校長半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