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張冠李戴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張冠李戴


教育Wiki

目錄

解釋

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出處

語本宋.錢希言《戲瑕.卷三.張公喫酒李公醉》。

故事

「張冠李戴」這句成語,原本出自唐朝的諺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張公」是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李公」則是指武則天的丈夫中宗,當時人可能用這句話來暗諷武則天不守婦道,私生活淫亂,就好像把這個人的帽子,錯給那個人穿戴。與此類似意思的諺語,還有「張公喫酒李公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等。後來「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補充=相似詞:黑白不分、顛倒是非

實例

你一定要看仔細,可別張冠李戴,錯怪了人

參考資料

http://140.111.34.46/chengyu/sort_pho.ht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