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果的立即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後果的立即性


教育Wiki

目錄

前言

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即,在行為之後立即出現的後果,對行為的影響,遠超過延宕的後果。例如史肯納箱內的老鼠,如果我們在牠壓桿之後,等了好幾分鐘才給牠食物丸,則老鼠要很久才能學會壓桿和食物間的關聯,這是因為在食物出現之前,老鼠可能正在做別的事情而非壓桿。一般而言,立即出現的小增強物,其效果遠大於延宕出現的大增強物。人類有很多行為也可以用這個概念來解釋。例如,為什麼人們很難戒菸或戒除飲食過量?這是因為:雖然戒菸或減肥的優點很多而且無人不曉,但一根煙或一個甜甜圈所帶的小而立即的增強效果,常常遠超過那些大而延宕的增強物的效果。在教室中,後果的立即性原則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年幼的學生,在他們做好一件工作之後立即讚美他,其效果就比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給他好成績,要好太多了。學生違規時,走近他,碰一下他的肩膀,做手勢(例如,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表示安靜)等等,其效果都比下課時才斥責或給予警告好得很多。

立即回饋

  立即回饋至少有兩個功能:第一,它讓學生明白行為和後果間的關聯;第二,它增加回饋的訊息價值。在實務上,很少有老師能夠對所有學生都提供立即而個人的回饋。但是,若能在學生完成作業之後,立即提供學生正確答案,也同樣地有好的效果。老師在處理違規行為時,也可以應用後果立即性原則:當學生不再表現違規行為時,老師就立即給予正向回饋-簡言之,在他們表現好行為時,當場「逮到」他!


關鍵字
中文: 後果的立即性
英文: The immediate consequences
參考書目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179。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