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藤新平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後藤新平


教育Wiki

目錄

簡介

後藤新平(1857-1929),日本岩手縣人。須賀川醫學校(今名古屋大學醫學部)畢業,歷任愛知縣病院長、愛知醫學校長。在離台之後也任外務大臣、東京市長,並受封伯爵等。

來台背景:由於後藤新平受到兒玉源太郎的賞識,因此在兒玉擔任台灣第四任總督時期,後藤新平則任民政長官,實際上擁有著治理的極大權力。當時的日本,甫獲得台灣這塊殖民土地,但是卻頻頻遇到台灣當地的抵抗,不但折損許多力量來平亂,並且也無法順利展開經營。因此後藤新平來台後,引進了所謂的「生物學統治原理」,才順利將台灣轉化成殖民母國日本最大的資產。

施政內容

一、後藤利用警察和保甲制度對台灣的社會展開嚴密的監視,並以兼用蘿蔔與棍棒的土匪招降令,使許多的叛亂團體紛紛投降;

二、展開土地調查,查清隱田和土地所有狀況使政府的稅入大大增加;並且鼓勵日本的會社大量投資台灣的製糖業,引進新式的技術,使糖產量大大激增。

三、展開衛生、交通設施的建設,並在1901年成立舊慣調查會、1905年的人口普查等,這些對後來了解台灣當時社會歷史的資料也多有助益。

評價

後藤在離開台灣之後,到南滿鐵道會社任職,但也持續擔任對台事務的顧問。後藤新平對台灣的近代化歷程確實有許多貢獻,但在當時的氛圍之下,後藤的出發點全然是以殖民母國的利益作為最大考量,如對新式糖業的開發,引入了大量的日本資本,使台灣蔗農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壓迫。因此,殖民對台灣人民的的剝削也不能輕易忽視。(註1)

參考書目

楊碧川著,《後藤新平傳:臺灣現代化奠基者》。台北市:一橋出版社,1996年初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