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心理創傷_(Psychological_trauma)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心理創傷_(Psychological_trauma)


教育Wiki

目錄

心理創傷之意涵

心理創傷包含創傷的經驗和記憶。人們面對災難所導致的焦慮與憂鬱的情緒,會本能的啟動潛意識的因應策略與自我防衛機轉,當壓力事件過大時,這些因應策略與自我防衛系統無法協助當事人克服身心理的壓力時,輕者可能產生害怕、恐懼、無助、悲傷、麻木、失眠、或記憶力減退等現象,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者則可能會出現急性或慢性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創傷記憶的特質

創傷記憶有凝結於受創當時、無法言說的特質。正常記憶是可以言詞述說的線性故事,而創傷記憶難以用言詞描述,也缺乏前後脈絡,是以栩栩如生的感受和影像方式儲存起來,它是以意象和身體感官為主的方式來儲存,和幼兒的記憶方式很類似。這些創傷記憶可能隨著個體生命歷程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被生活中其他壓力事件再度引發。

心理創傷對個案的影響

因為創傷經驗和記憶對個案來說是如此痛苦,因此個案為了保護自己避免再次受到創傷經驗的傷害,往往會否認或是低估創傷事件對自己的影響。創傷經驗與記憶經常被個體的防衛機轉,壓入潛意識之中。創傷倖存者本身或環境中的他人都認為已經「應該」隨著時間過去的創傷記憶,卻經常還可以從倖存者的夢境或是潛意識的投射中看到其移動的軌跡,這些潛意識的創傷記憶持續對倖存者的人格發展與其對周遭環境的反應能力造成影響。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心理創傷英文關鍵字:Psychological trauma

參考資料

1. Malchiodi, C. A. (2012). 創造性治療:創傷兒童的實務工作手冊(許智傑、謝 政廷譯)。台北市:學富文化。

2. 楊淑貞(2010)。創傷復原與療癒歷程之探索:以表達性藝術治療爲例。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1),73-8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