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情緒智能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情緒智能


教育Wiki

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

目錄

定義

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又稱EQ),係指個體有效調適身心激動狀態的能力,例如:能夠激勵自己、克制衝動、為人著想、與人合作等,都是情緒智能的一部分。

內容說明

「情緒」一詞係指任何激越或興奮的心理狀態,故其內涵相當複雜,一般所含的喜、怒、哀、樂、懼、恨、惡、欲都是屬於情緒。個體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時,心理常會引起各種不同的反應;若是反應不當或過度,很有可能造成自己和別人的傷害;因此,妥善管理自己情緒,避免情緒失控,是個體生活適應與否的關鍵所在。很多心理學家為對闡釋情緒之概念,乃提出各種情緒理論。首先採取科學觀點,對人類情緒之變化進行合理而有系統的解釋,首推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W.James, 1842-1910),企圖對刺激情境、生理變化和情緒經驗三者間關係之解釋;由於過於強調情緒經驗係起於身體生理變化,乃為一些心理學者所反對。於是另一批心理學家史開特(S. Schachter)和辛格(J. Singer)於1962年提出情緒歸因論(attribution theory of emotion),認為情緒經驗係來自於個體對其生理變化和刺激性質的認知。

到了1980年代以後,一些心理學家試著更進一步了解情緒與人際能力對於人生的重要,例如: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嘉納(H. Gardner)出版「心理結構」(Frame of Mind)一書所提倡的多元智慧,將人際智能列入個人智能的重點之後,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沙洛維(P. Salovey)和新罕布夏大學心理學教授梅耶(J. Mayer)乃創立情緒智能一詞,提出情緒智能五大要素:認識自身情緒:某種感覺一產生,就能覺察到;較能了解自己情緒的人,較能駕馭自己人生。妥善管理情緒:情緒激勵時,能夠保持冷靜,加以自制。激發自己:積極樂觀、建立明確目標,激勵自己追求成就。認知他人情緒:覺察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具有同理心。人際關係管理:善解人意,與人相處良好;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網路,幫助自己成功。在1995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專欄作家高德曼(D. Goleman)博士出版「情緒智能」一書,引起社會各界對於EQ廣泛的討論,EQ遂成為社會大眾注目的焦點。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和教師做好情緒管理,激發教育效果,也成為今後教育界所應努力的課題之一。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情緒智能

英文關鍵字:Emotional Intelligence

參考資料

吳清山、林天祐/著。教育小辭書,頁90-9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