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戰鬥性民主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戰鬥性民主


教育Wiki

戰鬥性民主

德國基本法制定時記取過去威瑪憲法治國時之失敗經驗,特別設置憲法保護之機制,以防止個人或組織對於憲法可能之破壞,而在德國憲法學界通說上則將民主視為一「戰鬥性的民主」(Streitbare Demokratie),又或稱為「防禦性的民主」(Wehrhafte Demokratie)。

自民主之哲學價值視之,民主之基本哲學價值實存在於「價值相對論」,政治問題實際都屬於主張的不同,而價值一詞實為一相對之概念。在民主寬容下,價值相對主義寬容各式不同之價值。而德國威瑪時代即採取價值相對主義,其對於價值絕對主義之思想亦採取寬容之態度,如:納粹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國內則衍生出戰鬥性民主之初始概念,對於持絕對政治主張而不寬容他人意見的政黨,可不需予以寬容,對於部分極端之政黨(如極左或極右派之意見)可強制要求其解散,以此作為對憲法之保障。

依據德國基本法第20條第4項之規定,對於任何推翻德國憲法秩序者,在別無其他可能之救濟途徑時,任何人實際上皆具有抵抗權。此指之抵抗權行使之對象非僅限於國家公權力機關,同時亦適用於任何著手或預備破壞憲法秩序之個人作為等。此類抵抗權係為人民例外行使之緊急權,同時亦是維持或回復憲法秩序之必要緊急權力,因此可作為一補充性原則,在缺乏其他合法途徑時為之。(註1)

參考書目

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42-45。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戰鬥性民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