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改革團隊參與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改革團隊參與


教育Wiki

改革團隊參與(Team involved in the reform)

目錄

定義

學校社會工作的實施模式有學校變遷模式的發展,雖然那是在因應1950、60年代美國校園失功能的後果,但是1970年代生態觀點被應用到學校社會工作,以及美國教育改革的推動,特別是2002年的「國民教育法」修正,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法案的通過,全面性校園改革成為提升學童學習成就的一環。教育決策下放,從學區中心到學校為基礎,決策的分權化從預算、人事、程序、教科書到課程選擇。

內容說明

校園全面性改革(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CSR )包括十一項要素,其中有幾項與學校社會工作有關,如鼓勵家長與社區有意義的參與、支持教育工作者、設定可測量的學習成就目標與基準、科學研究方法的探究策略、整合各種要素進入一個全面的設計等。基於此,Corbin(2005)提出三個關鍵性的校園改革團隊,是學校社會工作者應該參與的,分述如下:

(一)校園決策團隊(site-based decision-making teams)

校園決策團隊是學校最高的決策單位,決定學校的投入與產出,也是校園的議會、治理團隊,以臺灣校園的現況來說便是校務會議。其決策範圍包括:行政、課程、運作與教學;也有責任規劃與監控學校發展計畫,例如,學習風氣、人事發展、家長參與等。學校社會工作師可以透過兩方面介入校園決策團隊,一是藉由評估學生心理情緒需求,以及確定這些因素對學習成就同等重要而提出作為決策參考;二是激發學校討論困難議題,如低學業成就學生、種族議題、不適任教師、學生士氣等。通常學校校務會議以如何提升升學率、校譽為首要議程,不太會將難題當成是重要議題來看待,因此,難題常被校務會議所忽略,因而犧牲了這些學生的權益。校園決策團隊一定要讓家長、社區、學校社會工作師參與,才可能有多元的資訊與思考,學校才可能達到符合學生利益的改革。

(二)兒童研究團隊(child study teams)

兒童研究團隊是以兒童的學習、行為、社會關係為研究對象,這是從二十世紀初美國哈佛的訪問教師時期的經驗而來。當時是針對非常態兒童的行為研究,假設兒童的健康、行為、家庭、社會關係會影響兒童的學習。這個團隊的組成包括學校社會工作師、諮商師、特殊教育教師、學校護理人員、校長等。這個團隊的研究結論供作特殊教育、友善校園、補救教學、學生訓輔的參考依據,因此,這個團隊可說是學生的支持團隊、照顧團隊,或是轉介前置作業團隊。學校社會工作師在這個團隊中的角色,首先,定期檢視團隊成員的轉介趨勢,以確定是否形成某種模式。例如,具有某些行為特質或成績不好的學生經常被轉介到某方案,或採取諸如暗示家長轉學的做法,就應注意學校的政策環境是否需要調整。其次,學校社會工作可追問學校是否存在阻擾學生學習成就的因素,例如,師生關係差、管教技巧不好、班級經營不善、行政作為不利學習、組織環境不利合作、學習士氣低落等。一旦這些議題存在,就可激發啟動學校改革的機制。

(三)擴大的親師團隊(expanded version of parent-teacher teams)

親師組織在美國由來已久,在臺灣也有漫長的歷史,日治時期的親師互動靠母姊會。二次大戰後,臺灣仍沿襲這種做法,隨著工業化、民主化的進展,家長組織愈來愈系統化、多元化,例如,班親會、班級家長委員、年級家長委員、學校家長會、分區家長會聯誼組織、縣市家長會、縣市家長會長組織、全國家長會長組織、全國家長聯盟等。家長參與校園事務也愈來愈多元,從校務會議代表到獎懲委員、校外教學、營養午餐、教科書採購、募款、危機介入等。然而,如同美國的經驗,家長會的政治性、階級性、排他性很明顯,臺灣的家長會組織還是以中上階級家庭的父母參與較熱絡,低社經地位的家長幾乎被排除在家長組織之外,因此,這些家長所關心的議題自然以學業成績、升學表現為主,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障礙的排除、低學習成就學生的補救、低社經地位學生的支持、特殊學生的教育,以及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學生的社會正義伸張。甚至某些學校的家長會仍然只扮演捐款、校長的擁護者、明星教師的追隨者的角色而已,失去了家長監督學校、支持學校、協助學校的多重角色。學校社會工作師首先可以透過催化家長、社區與學校的關係,促進家長、社區參與校園決策的機會。例如,鼓勵家長關心校園發展、建議學校聽取家長意見、引進社區資源等。其次,可建議學校引導家長、社區參與學校服務的多種模式,例如,協同鄉土教學、協助校外教學、圖書館志工、協助電腦教學、認輔志工、社區治安維護、導護志工等。第三,協助學校瞭解家長需求,以利家長從學校獲得支持。特別是低社經地位、低學業成就的學童、原住民、外籍配偶、特殊兒童、受家庭暴力、性侵害與性騷擾學童等的家長等,這些家長的需求往往在升學掛帥的學校主流價值下被犧牲,因此,學校社會工作師必須不斷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中心去思考,倡導學校接受人的多樣性(human diversity),採納多元的價值來提供教育。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改革團隊參與


英文關鍵字:Team involved in the reform

參考資料

林萬億/著。學校輔導團隊工作,頁583-585。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