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效度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效度


教育Wiki

定義

效度是指概念定義(conceptual definition)及操作化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間是否契合。因此,當我們說一個指標有效度時,我們是在特定目的及定義的情況下做此判斷。同樣的指標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可能有不同的效度。測量的效度比信度難達到。因為構念是抽象的,而指標則是具體的觀察。我們對於一個測量是否有效度並無絕對的信心,但可判斷是否比另一測量更有效度。

測量效度的分類
  1.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這是最容易達成及最基本的效度。此類效度就是由學界來判斷指標是否真的測量到所欲測量到的構念。
  2. 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這是一種特殊的表面效度。此類效度關心的是:是否一個定義的內容都在測量中呈現出來?構念定義包含著想法與概念的「空間」,指標測量應該抽樣到或包含到此空間中所有的想法。內容效度的達成有三個步驟:
    • 說明構念定義的內容
    • 從此定義所包含的區域或部份中做抽樣
    • 發展指標將定義來連結定義的這些部份
  3. 校標效度(criterion validity):此類效度是用某些標準或校標來精確的指明一個構念。檢視測量指標的這種效度是要將它與測量同一構念且研究者有信心的指標來做比較。這種效度有兩個次類型:
    • 併行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一個指標必須與既存且已被視為有效的指標相關連。
    • 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一個指標能預測在邏輯上與構念相關的事件。此指標與預測的事件是指向同一構念,但又有區別。這和假設測定不同。假設測定是一個變項預測另一不同的變項。
  4.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建構效度(或構念效度)是用於多重指標的測量情況。此類效度也有兩個次類型:
    • 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當測量同一構念的多重指標彼此間聚合或有關連時,就有此種效度存在。
    • 區別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此種效度也稱之為分歧效度(divergent validity),與聚合效度相反。此類效度是指當一個構念的多重指標相聚合或呼應時,則這個構念的多重指標也應與其相對立之構念的測量指標有負向相關。例如與「政治容忍」相關的多重指標應會與「政治不容忍」相關的多重指標間有負向相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