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


教育Wiki

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teaching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目錄

一、學校教師角色
事實上,學校教師可能扮演教練、發展者、中介的媒介、研究者、被動的應變者等角色,而這些學校教師角色往往與政府所委託的課程改革推動者心目中所認定的學校教師角色相關,並且與其對學校教師所持的期望態度有著密切關連,而且也可能進一步反映出當時社會文化脈絡中的學校教師專業文化。
二、教師專業文化
「人文課程方案」的主要貢獻之一,便是奠定英國學校教師專業文化的基礎,以支持學校教師運用並擴展其教育專業能力,以增進學校教師的教學專業信心。「人文課程方案」課程計畫小組成員,將學校教師視為教室情境當中進行教育改革行動的主要靈魂人物,鼓勵學校教師扮演「教師即研究者」的重要角色,以進行教室層次的課程發展,並且透過學校教師在職進修與地方教育專業網路,鼓勵學校教師在教室情境當中,進行課程教學的行動研究。
三、教師即顛覆者
課程改革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學校教師不一定扮演著馴服聽話的忠實課程實施者,學校教師不一定忠實地執行課程計畫小組所事先規畫的課程改革方案之教育革新理念。
四、沒有實質變革的革新
課程改革過程中,新課程在教育系統當中各個層級傳遞之間的稀釋沖淡或扭曲變形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此種教育改革系統中各層次人員的課程內涵認知不一致,甚或矛盾衝突對立的變異現象,事實上可以從教育系統當中各層次人員之間不同的次級文化價值衝突觀點,來加以理解與詮釋。
五、教師即教室研究者
如果學校教師能被鼓勵去反省檢討自己的教學實際問題,並在教室班級的社會體系當中,採取教育行動以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則課程改革之理念,將可真正落實在教室班級設會體系的脈絡情境當中。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
英文關鍵字:teaching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參考資料
蔡清田著。課程改革實驗。2001年初版。頁20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