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學評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學評量


教育Wiki

教學評量(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加以分析處理之後,再根據預定之教學目標給予價值判斷的歷程。以下有各種不同評量模式的簡單說明。
(一)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1.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學歷程中途所實施的,在性質是相當於現在中小學的段考。它的目的,對教師而言是藉此獲得教學歷程中連續性的回饋,隨時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成敗情形,據以做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
2.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學結束後的評量,在性質上相當於現在中小學所舉行的期末考試。它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在教學目標之下,檢查學生一學期的學業成長達到什麼程度,據以判斷教學效果的得失。其二是根據總結性評量的結果,評定學生的學業成就,並將評定結果通知學生家長,讓他們知道其子女在校學習的情形。
(二)常模參照評量與標準參照評量
1.常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係以同年級或其他條件相若的一群學生在經測量所得分數為根據,取其平均數為常模,並且以此常模為參照點,從而比較分析學生學習成就之優劣。
2.標準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是以事先預訂的標準為依據,從學生在試卷上答對題目的多少,以評定他的學業成就。在學校教學評量上,一般都採用標準參照模式。
(三)最佳表現評量與典型表現評量
1.最佳表現評量(maximum performanceevaluation):是以測量受試者的最佳表現為目的的,凡是以能力的高低做為評量基礎者,均屬最佳表現評量。
2.典型表現評量(typ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目的不再評量受試者能力的高低,而在於評量其是否具備某種(或某些)典型行為。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教學評量
英文關鍵字: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參考資料
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424-428,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