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數學分組學習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數學分組學習


教育Wiki

數學分組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of math)

目錄

前言
在數學教學上,運用分組活動,可讓學習的成效加倍,透過小組內的討論合作,可激發出學生的淺能,並且研發出更具
創意的解答技巧,因此在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建議老師適時採取分組學習,將有助於學生的吸收能力。
小組行為
首先實行分組之前,應先讓學生了解以下特點,使學生清楚明白分組的目的,以及如何的作為能使小組內部更有效率:
1. 分享意見:分組後,即應以小組為單位,因此應分享自己的想法給組員,以利彼此討論,值得注意的是,應督促學生
為分享自己的想法,而非要求組員接聽從自己的想法。
2. 發問和回答問題:當在討論的過程中,有組員發生落後、聽不懂的狀況時,應勇於提問,而其他組員應無私的幫助組
員,如此相互協助,才能使整個小組成員皆能有效學習。
3. 全員專注:進行小組活動時,老師並非時時緊盯著,因此學生應自我督促,並且當發生分心、吵鬧等情形時,應互相
提醒專心於討論,否則將發生小組內無效率的問題。
4. 鼓勵參與:由小組為單位時,必定會有組員較為被動、不主動積極參與討論,因此若發生此種現象時,老師應適時提
醒其參與活動,而其他組員也應主動詢問其想法。

(註1)

小組記錄與報告
在進行討論過程中,需有組員記錄下組內的討論內容,且一組只需一張紙,如每個人各別一張時,學生易專注於自己的
記錄上,而合作將會破裂,因此一組一張的記錄紙,即可表示出團體努力的結果。另外,老師可規定討論完後,要做口頭
報告,此方式將有助於組內的討論效率提升,且當作口頭報告時,發表的是整組的討論成果,並非自己單方面的意見,如
此一來,也可提升學生的彙整能力,以及上台講述推理過程的能力。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數學分組學習
英文關鍵字:Cooperative learning of math
參考資料
註1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907~910。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