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李自成之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李自成之亂


教育Wiki

目錄

經歷

李自成之亂(The Rebellion of Li Zicheng)是明朝末年發生的動亂,造成清朝的建立。李自成由驛卒而當兵。崇禎二年(1629年),軍隊調防時,他在榆林投身亂軍。高迎祥被捕後,繼高之稱號為「闖王」,但勢力不振。崇禎十三年(1640年),華北發生大饑荒。隱匿四川山中的李自成,轉往河南開始活動,統一各地叛軍,形成一大勢力。之後獲杞縣的知識份子李嚴參加。李嚴在平民之間就頗有聲望,也了解農民的苦楚,因而勸李自成提出「五年不徵」(五年不徵租稅)、「貧富均田」之類的口號;李自成的軍隊也逐漸組織化,又有紀律。李自成的口號和軍隊紀律,甚受連年未增稅所苦的農民(包括地主在內)歡迎,因此,部分地主階級和知識階級的人也參加了李自成集團。李自成聲勢大增,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湖北襄陽稱新順王,進而大破明軍,進入陝西,統一了陝西到寧夏、甘肅一帶地區。翌年,以西安為都,見國號為「大順」;而後率軍殺入北京。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包圍北京,得到宦官的內應,兩天就占領了北京。毅宗(註1.)登上紫禁城後的景山,縊死於壽皇亭。

清兵入關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內部矛盾逐漸顯露。知識分子的派閥之爭導致牛金星殺害李嚴事件;農民組成的軍隊一旦進入寶庫殿的北京城,立刻為之目眩智昏,嚴正的紀律頓時化為混亂。李自成集團開始自內崩潰。在外,李自成又遭遇鎮守山海關、擁有明朝精銳部隊的吳三桂(註2.),和盤據東北的清軍(1636年改後金為清)兩大敵人。吳三桂因李自成搶奪了留在北京的愛妾陳圓圓,不僅沒有接受李自成的招撫,反而與自己負責抵禦的敵人清軍聯合攻打李自成。在兩大敵人的合攻之下,李自成敗逃西安,次年被殺。清軍由此得以輕而易舉進入北京,開啟了統治中國兩百六十八年的端緒。之後,華中、華南仍然繼續抗清運動,南明與鄭成功的抵抗即其著例。但明滅清興已是不可挽回的事實。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明毅宗、吳三桂

英文關鍵字:Chongzhen Emperor、Wu Sangui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212~213。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