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東方主義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東方主義


教育Wiki

東方主義(Orientalism)

目錄

源起
薩伊得在1978年所發表的《東方主義》使他一夕成名,同時得罪了所有研究東亞、中東的學者。薩伊得以其巴勒斯坦後裔的身分在美國學術體制中成長,自然有利於他去蒐集大量證據去證明東方不過是西方帝國主義以其殖民想像建構出來的都會神話,換言之,所謂的「東方」不過是一西方霸權性再現下的「想像式地理」。
進一步申言之,東方只是西方眼中一「沉默的他者」它不會自己發聲,所以西方有其義務研究東方並替東方說話、替東方引進文明進步。然而實情是諸如「跨國企業」之類的新殖民方式---兵不血刃、無須真正踏足殖民地,正悄悄支配東方,將東方邊緣化。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

一、霸權再現的反思

近來強調國際觀的教育理念高唱入雲,像是「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天下」之類的口號,然則鼓勵國小提早開始進行英語和電腦教學是否就等同於國際觀?或許一如上述廖炳惠所言的離婚後才會去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且從清末至民初那段任列強宰割、國家民族危機深重的歷史談起。

二、自我發聲的意義

薩伊得的研究開啟了一個「後東方主義」的紀元,鼓勵本地人為自己找到發言的位置,不必繼續充當沉默的他者,仰賴西方的代言人。準此而論,今日教育改革強調本土化的方向是正確的,我們不必沉醉於西方的理論、藝術、文化工業,因為那當中暗藏許多霸權思考與帝國利益。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東方主義
英文關鍵字:Orientalism
參考資料
顏火龍、李新民等人著。班級經營─科技整合取向,2001年初版,頁46-48,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