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正比例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正比例教學


教育Wiki

正比例教學(Direct proportion teaching)

目錄

變數間探索
首先應教導學生在兩個變數之間所存在之關係,舉例而言,當甲變大時,乙也會隨之變大,或者當甲變為原來的五倍
時,乙也會變為原來的五倍,而有了此種有關質的理解後,則可進一步將變數間的關係分為以下四種:
1. 商的關係:舉例而言,4/6=8/12。
2. 差的關係:舉例而言,6-4=10-8,應用問題可為哥哥弟弟間的年齡差距與姐姐妹妹間的年齡差距相同。
3. 積的關係:舉例而言,4*6=8*3,應用問題如長寬不同,但其面積相同。
4. 和的關係:舉例而言,4+6=8+2,應用問題如分別拿兩種糖果,而其所得總糖果數固定。
根據上述之舉例之後,則可漸漸引導出變數兩者間的關係,例如在和的關係中,當一種糖果多拿四顆時,則另一種糖果
必須少拿四顆,其總數才會相同。或者當長變為原來的兩倍時,則寬必須變為原來的一半,其面積才會依然相同。
理解比例的情境

物理情境

在物理課程中,常會運用到數學的計算觀念,例如速率、密度、顏色的比例、底與高等等之關係,都有一定的公式來解
釋其變數之間的關係,因此以下整理出四種較常見之比例關係。
1. 速率=距離/時間
2. 密度=質量/體積
3. 圓周率=周長/半徑
4. 相似圖形之長寬比例

生活情境

物理情境對於幼小之學童可能較為難以理解,因此也可導入生活中之問題,來輔助其了解比例之概念。舉例而言:
1. 日薪=薪資/工作天
2. 單價=錢數/件數
3. 每人分得物品=總數/人數

任意情境之問題

有了上述物理以及生活之情境概念後,必須導入一些較無固定公式的情境問題,以利學生能真正了解比例之概念,並且
有效運用之。舉例而言:
1. 班上男女生之比例
2. 酒精中酒與水之比例
3. 食材中麵粉與蛋之比例
4. 校園中近視與沒近視之比例
提升思考水準
在經過上述了解變數間關係以及比例之情境後,即可進一步教導簡單的整數比概念,並且運用到數學表示方法來解決各
種比例之問題。首先應教導比例的寫法,如3:5,接著可導入倍數之概念,如三個人需要食用五顆蘋果,而當有九個人時
需要食用幾顆蘋果呢?此時即可運用比例的概念,讓學生理解九個人為三個人的三倍,因此原本的五顆蘋果也會等比例增
加,變為5*3為十五顆蘋果,透過此例子,即可漸漸勾勒出3:5=9:15的式子。最後即須充分且反覆的練習,讓學生對於
比例有深刻的印象,即可漸漸提升比例的思考水準,來解決一些更為複雜的比例問題。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正比例教學
英文關鍵字:Direct proportion teaching
參考資料
註1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395~399,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