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殷張蘭熙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殷張蘭熙


教育Wiki

生平

生於1920年9月12日,原籍湖北,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美國人,畢業於華西協和大學外文系、哈佛大學研究,1949年隨夫婿殷之浩來台灣,曾任東吳大學外文系副教授、中華民國筆會副會長、執行秘書、會長等職。1990年,於「國際筆會」(International PEN,IPEN)第55屆世界大會,殷張蘭熙獲選為「國際筆會」副會長(Vice President),此為一終身性殊榮。

一九七二年秋天,中華民國筆會季刊(The Chinese PEN)創刊號出版,由母語是英文的殷張蘭熙擔任總編輯,王藍和彭歌是編輯顧問。從創刊到一九九二年,殷張蘭熙獨撐二十年。中華民國筆會季刊至今發行一百四十四期,從無一季脫期,是國際筆會最穩定最持久的刊物。在一百多個會員國的文學界,台灣是個有信譽的地方。

殷張蘭熙的母親是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金髮碧眼的美國人,1917年嫁給湖北人張承槱(來台後曾任審計部審計長)。殷張蘭熙的夫婿是大陸工程公司的創辦人-殷之浩,兩人育有一男兩女,么女即是台灣知名的女企業家-殷琪。殷張蘭熙晚年患了失憶症,目前旅居美國。

著作

曾出版《One Leaf Falls》詩集,譯作有《綠藻與鹹蛋》(Green Seaweed and Salted Eggs)、《象牙球與其地》(Ivory Balls and Other Stories)、《智慧的燈》(Lanp of Wisdom)、《城南舊事》(林海音原著,殷張蘭熙、齊邦媛翻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1972年,林語堂先生和殷張蘭熙女士創辦《中華民國筆會英文季刊》(The Chinese Pen Quarterly)。齊邦媛基於交情和使命感,參與筆會的翻譯工作,挑選臺灣文學佳作譯成英文,向全世界引薦中文作品,並與殷張蘭熙合作完成德文版《中國當代短篇小說選集源流》,使在德國研習中文的讀者,有了具體可考的臺灣文學資料。

評價

殷張蘭熙應是台灣最早有系統作台灣文學英譯的人,1961年美國新聞處資助Heritage Press出版社英譯台灣的小說和新詩,她即是《新聲》(New Voices)一書的主編。1972年《中華民國筆會季刊》(THE TAIPEI CHINESS PEN)創刊,她長期擔任季刊主編至1992年為止,將台灣當代文學英譯推介到國際,為台灣文學在國際上發聲,她亦致力於推展國際文化交流工作,有民間的「文藝使節」之稱。


殷張蘭熙是最早作台灣文學英譯的人。一九六一年美國新聞處資助Heritage Press出版社英譯小說和新詩,殷張蘭熙就是《新聲》(New Voices)的主編,選入者白先勇、敻虹、王文興、陳若曦、葉珊(後改筆名為楊牧)等作品。因此執編筆會季刊之前,殷張蘭熙已有數年孤軍奮戰的經驗了。


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3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