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俗規範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民俗規範


教育Wiki

民俗規範(folk norms)

目錄

源起

特諾是主張選擇乃教育的主要功能的著名學者之一。1985年特諾發表了〈贊助性、競爭性流動與學校制度〉這篇論文,奕圖使用結構功能論的架構來比較英美兩國教育制度的差別。他認為兩國教育制度都嘗試著解決相同的社會問題,然而二者的做法有相當的差異。易言之,特諾認為每個社會都必須設法解決菁英份子的補充與維持非菁英份子成員之忠誠,而此種鑾生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則必須透過特諾所謂的「民俗規範」來完成。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

一、選擇的功能

賀伯認為選擇的發生有兩種極端的可能性,一是將選擇標準化並集中管理的贊助性規範,另一種則是分權、非標準化的競爭性規範;而在現實世界裡,教育的選擇介於這兩極端之中。
特諾本人則主張贊助性規範將社會各成員揀選並安置在適當位置以追求人盡其才,因此選擇、分化、隔離愈早開始,越能掌握菁英份子的訓練,並及早讓非精英份子相信其能力略遜一籌。

二、抱負的調節

班級在發揮補充精英人才與安撫非精英份子的選擇功能之同時,必須進行---抱負的調節的歷程,方能臻於完滿。所謂抱負的調節乃是指在一般狀況時教育必須溫暖學生的上進心,鼓舞人人追求合適其能力的職位,但當教育所培養的人才遠高於市場需求時,必須有---冷卻之機制,以緩和過度高漲的向上流動之熱望。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民俗規範
英文關鍵字:folk norms
參考資料
顏火龍、李新民等人著。班級經營─科技整合取向,2001年初版,頁56-60,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