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熙寧變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熙寧變法


教育Wiki

目錄

概況

熙寧變法,因是王安石發動,也稱為王安石變法,指北宋時期,大臣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新法立意雖好,但並未處理好具體實行的問題以及與與反對者的關係,於是與反對者間長期反覆地爭鬥,大致處於被批評的局面,但是一些具體措施還是保留了下來。

農業方面

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設立制置三私條例司,新法全面推展。王安石的理財源則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實際方法,在農業方面是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消除生長障礙,改善生產環境,以提高產量。例如:青苗法是政府低利借錢給急需用錢的農民,使農民不受富豪高利貸的剝削,可以致力生產。

商業方面

主要是政府控制物價,避免大商人用操縱物價的手法賺取暴利。例如市易法就是政府出資買賣貨物以平衡物價,也貸款給小商人做生意,以擺脫大商人的控制。

軍事方面

保甲法與保馬法雖然以兵農合一為目的,卻也有裁減冗兵,節省軍費的作用。

教育方面

太學三舍法為了培養政府需要的人才,考試採用王安石的著作《三經新義》,多少帶有齊一思想的意味。

新舊黨爭

新法的實施,致使財富大量集於朝廷,人民生活卻更加困苦,表面達成宋神宗的富強目標,實已遠離王安石的政治理念。贊成與反對的官員分成新舊兩黨,互相攻擊,紛爭不已。神宗死,哲宗立,太皇太后臨朝,罷黜新黨,舊黨司馬光入朝拜相,盡廢新法。哲宗親政,新黨回朝,政爭更為激烈,直到靖康難起,北宋覆亡,方告止息。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熙寧變法
英文關鍵字: Xi Ning Reform Movement
參考資料
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146-148。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