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琹涵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琹涵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率真、坦誠的琹涵坦白的說,其創作的原動力來自「母親的期許」。

琹涵的父親,在她童年時期在糖廠工作,時常因職務調動必須帶著他們搬家。

她說:「童年最大的記憶就是在『失去』,不斷地失去熟悉的老師、同學、朋友。」

成人之後回想,童年回憶雖充滿著不安定卻也有豐富的收穫。

由於幼年的顛沛流離,母親就是她最穩定的支柱。琹涵的母親,幾乎將一切奉獻給了家庭,放棄了自己所有有可能的發展。

母親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豐富的才華,輕易地便能夠看出琹涵文章中的錯誤及缺點。

曾是「文藝少女」的母親將對生命的熱情全部灌注在兒女身上,尤其對身為老大的琹涵投資更是多。

他始終認為「老大教的好,弟妹自然會仿效」,到後來才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是截然不同的個體。

母親從她很小時,就陪著她閱讀、去圖書館、教她如何使用郵購買書,全心全意栽培她向創作之路前進。於是,入小學後,琹涵開始投稿。

一直到大學畢業後開始教書,忙碌的生活幾乎佔滿所有的時間,因此這階段的寫作,比較像是為了向母親交差,並不確定自己要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真正下定決心要創作,是在民國六十八年,琹涵弟弟考上公費留學的時候。

身為老大的她,一直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認為姊姊應該做弟妹的好榜樣,

然而因家中經濟不允許她繼續唸書,她才開始認真思索:寫作是否能成為她邁向成功的另一條道路?

於是她給了自己目標︰「一年創作一百篇文章!」。熱愛教書與寫作的琹涵,便在工作與生活之中堅持創作。

這時琹涵三十歲,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因為她訂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說:「彷彿內心有另一個沉睡的我被喚醒了,而那個我是勇敢樂觀、不怕失敗,充滿了熱誠和自信。」

琹涵已從教育現場退休多年,擁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與同學、好友聚會、談天。

現在,她覺得有一個良好個性是重要的。「在孩子求學過程中,重要的還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人格一旦扭曲將是社會沉重的傷害。」

寫作風格與觀點

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並有詩、傳記與兒童文學等作品。

早期之作勵志色彩濃烈,而後轉入生活化,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呈現、生活中對周圍人事物的觀察,取材更見寬廣。

文字清麗雋永,內容情真意切,因為自然誠摯而動人心弦,充分表現了親情、友情、師生之情,映照出澄澈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

不論寫人、事、物、景,莫不基於愛和同情,常映現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

寫作使她的人生更篤定,能夠向世界傳達出無限溫柔與關懷,積極、奮發、樂觀、進取的思想種子。

寫作使琹涵具體發揮「服務的人生觀」,使她的生命從此更有意義和目標。

作品曾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及海外僑校指定教材。

作品

留一方心田

忘憂谷

心海微瀾

向陽光多處行

溫暖的心

年少情懷

天天天晴

溫柔的角落

春天的拜訪

畫自己的臉譜

像清泉一般

希望是一座山

清音

歲月的名字

心中桃源

生命之愛

陽光下的笑臉

評價

回到白河鄉下教書,琹涵並不知道自己在學生心中佔了多少份量?

十分醉心戲劇、電影、閱讀的她,時常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一個又一個莎士比亞的劇作或其他文學名著。

過了許多年,學生才告訴她,當年是多麼地著迷。有個女孩記得每天在下課前十分鐘,只要大家表現好,就可以聽到老師像說連續劇般說著傑克倫敦的小說《白牙》,而她弟弟每天就盼在巷口,等著放學歸來,可以手牽著手,聽姊姊分享今天的十分鐘故事,偶爾落空了!姊弟倆就只好落寞無語地踏上歸途。

「我的出現無疑是為孩子們開了一扇窗。」後來許多學生告訴她,受了她的啟發,他們私底下也很熱中寫作,培養了濃厚的文學興趣,對日後影響深遠。

這應該就是琹涵教育生涯最大的安慰吧!




責任編輯 魏曼伊10960100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