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境負載力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環境負載力


教育Wiki

目錄

概要
環境負載力(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指的是某一特定範圍的土地,所能承載、養活的最多生物數目(或說承載量);當一地初有生物出現時,自然環境能提供的大量資源會使某些生物開始大量繁殖,隨著生物數量越多,消耗資然資源的速度也就越快。然而負載力並非單指某一環境對於單一物種的承載能力,而是包括該地區所擁有的動、植物,以及其所構成的複雜食物鏈;若生物總量在承載量以內,則生物總數會逐漸上升至環境能夠承載的邊界。當生物消耗的能量終於超過環境所能提供的能量極限時,生物所需的糧食開始不足,食物鏈中的物種便會開始產生連動性的消長,如此便會產生環境自然調整生物數量的現象。(註1)
理論模型
單純理論將環境負載力對生物總數成長的速度的調整模式可分為三類:,

1. 瞬時調整

是指當一地生物不斷成長,而超越環境負載力時,超越承載總量外的生物都將因為缺乏食物而死亡或遷移出去,生物總數將瞬間停止成長,環境以此來避免能量的超載。

2. 漸進調整

當生物成長快達承載量臨界時,生物總數的成長速率會趨於緩慢,食物鏈的關係也會趨於平衡,此趨緩現象可能自然發生於生物之間,但也有可能失控而進入超載狀況;另外便是人類社會對人口總量的控制也適用此一情形:如: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來減緩人口增長的速度。

3. 波狀調整

指生物數量在環境負載力臨界點的變化方式,並非如上述兩種理論一般穩定,而是出現生物總數在承載量邊界增減的現象,而逐漸貼近臨界點。當生物總數超越承載極限時,食物短缺導致生物總量下降至可承載數量內,一旦生物數低於臨界點,則又提供繼續增長的空間。(註2)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環境負載力
英文關鍵字: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參考文獻
註1:石再添。地學通論。國立空中大學。 P.331
註2:何金鑄。地學通論。自行出版。 P.323~P.33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