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病角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生病角色


教育Wiki

目錄

概要
「生病角色」(sick role)是由功能論祖師Talcott Parsons於1951年所提出的概念,他指涉「生病角色」此一暫時性的角色之所以被創立,乃是社會為了避免自身因為某一角色成員的生病而失去功能,對團體、組織或社會造成嚴重損害的情形,而刻意去建構一系列文化潛規則和這個特殊角色,讓疾病患者具有另一種社會身分基礎;這套「生病角色」的文化規範在希望患者能夠快速康復,再次發揮功能的價值下,對於生病角色是擁有諸多「規範」和「期望」的,除了對該角色應該靜養生息、主動接受治療、可以暫時免除工作職務以及責任,以求快速康復等…期待之外,更隱含了在社會主流價值下,醫生、病患雙方,乃至病人家屬對於患病這件事的反應以及應有的作為,都有著類似的期待。(註1)
對社會的功能
「生病角色」的概念除了是群體對於疾病患者的一種預期模式,更是符合功能論中的觀點。功能論的基本觀點是:任何制度、團體或組織的存在,均可發現其對社會所施予的正功能與反功能,如此便可藉由觀察並證實該事物的效用。
而「生病角色」和「醫療保健體系」對於社會的正功能則是:疾病的防範以及治癒,以過多的病人造成社會系統的不安定;而對個體而言,很明顯得當「醫療保健體系」能夠遍及國內各處時,便有可能夠幫助個人更輕易、快速的脫離病人角色,並且不分階級、種族、性別的,讓所有公民個體都能享有人身健全的保障制度,使得社會更多一份安定的力量。(註2)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生病角色
英文關鍵字:sick role
參考文獻
註1: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P.362
註2: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巨流。 P.24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