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福德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福德廟


教育Wiki

土地公傳傳奇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亦有稱為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后土或簡稱土地。福德正神傳說亦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死後三日容貌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故生意人常祀之。

另傳土地公為周朝士大夫家僕,為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已卻凍死。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士大夫感謝其恩德,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后土,後世尊為土地公。
或傳秦始皇暴政,徵民建築萬里長城,孟姜女之夫韓紀郎受徵,不幸死於城下。孟姜女尋夫不遇,哭倒萬里長城,露白骨無數,無法識別。時一老翁稱:以妻血滴白骨,若白骨染血必為夫骨。並激其無法尋得,若尋得願為其守墓。孟姜女滴血尋找,終得夫骨,該白骨因潤血淚,漸生筋肉,似將生還,時老翁再現,並謂:可裝袋背負。孟姜女依其言,遺骨忽復原狀,孟姜女大怒,要老翁為其夫守墓,此為后土傳說由來。
土地公為地方村社的守護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庄頭庄尾土地公之俗語,以表處處皆奉之、人人皆祀之。生意人、農人奉祀更虔誠。
龍德土地公廟

(一)清朝乾隆五十六年(民前一百二十年),有林、張、劉、池、吳 、沈等七姓祖先由大陸福建遷渡來台,奉請福德正神隨行庇佑佑,一同落居本庄「猴猴」,初到本地資源久缺,以土角建造奉祀。

(二)原有土角造厝頂蓋茅草約三、四坪,大約民國十五年翻修厝頂蓋瓦。

(三)民國二十八年大颱風那年土角廟半倒,當時猴厝倒很多,又逢七七事變,所有金、銀、銅、鐵均被日本人沒收,連三界公爐、窗戶之銅鐵也被拆下沒收,可知當時資源久缺,因此一直無法重建,約過了四、五年左右始重建木造包磚(呷棟厝)廟頂稍有翹脊面積約十坪

(四)民國五十一年又因颱風受損,原廟拆除重建,於民國五十三年(龍年入廟)重建完成鋼筋土造面十五坪,廟頂翹脊。

(五)民國八十五年重建完成為目前之北方式三層建廟宇二八六坪,同年十月三日寅時神殿安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