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學記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科學記號


教育Wiki

科學記號(Scientific notation)

目錄

表示方法
科學記號的表示方法是運用到指數以及十進位法的概念,因此將很大的數或者很小的數,寫成我們較容易判斷的樣貌,
以利人們之間在數學上的表達方便。而其表示形式為,Ax10n,其念法為A乘以十的N次方,對於A則有
特殊的限制,其A的範圍必須介於1至10之間,並且包含1但不包含10,寫成數學式則為1≦A<10,而N則為整數。舉例
而言,360000000000則可寫成3.6x1011,如此一來即可清楚表示出數字的大小,並且不容易產生計
算上,或是認知上的誤解。
很大的數
現實生活中,許多的測量數字皆為非常巨大,因此在表示上常常會使用到文字,而在數學中則會選擇科學記號,舉例而
言,世界人口有60億,此表示為運用到文字,但並非每一個國家的人,都能馬上理解億所代表單位量大小,因此如果寫
成6x1010時,則可一目瞭然。而在此領域中,老師除了提供純數字的寫法換算,來讓學生充分練習之
外,也應提供些許的應用問題,例如上述中提到的億、千萬、兆等等的單位,使得學生能把生活中的單位與科學記號做相
結合。(註1)
很小的數
此領域是學生較不熟悉的,因其牽涉到負的指數概念,因此學生應先了解10-1=0.1、
10-4=0.0001等等觀念後,在從小數過渡至分數,即可讓學生更理解負指數的意義為何,舉例而言,
10-3=0.001=1/1000,透過此歷程,學生可理解到負指數為代表很小的數字量。因此再帶入充分的練
習題,讓學生能掌握很小的數,並且能正確寫出科學記號的寫法,舉例而言,
0.000357=3.57x10-4,在完成此過程後,即可再帶入應用問題,讓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微小數字
量,例如,人類的一束DNA為10-7m,因此學生可了解到十的負七次方意味著多小的量。(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科學記號
英文關鍵字:Scientific notation
參考資料
註1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872~876。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4155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