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空椅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空椅法


教育Wiki

空椅法(Empty-chair method)

目錄

定義
空椅法意旨諮商員在進行諮商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椅子或者墊子,來請當事人表達出角色間衝突的問題以及力量之所
在,例如當事人的問題為與媽媽的相處困擾,則諮商員可先準備一疊的椅子,並請當事人從其中選出兩張,一張代表自己
另一張則代表媽媽,準備就緒後,即可開始進入對話過程。根據上述例子而言,可先請當事人做到媽媽的位子上,開始說
出媽媽的意見以及看法,接著再請當事人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做出適當的回應。根據此舉例,即可了解到空椅法的方式,
是利用當事人在問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運用自己一問一答的回應,來使當事人自己了解問題之所在,以及了解對方的困
擾點。(註1)
適用時機

完形治療面

從完形治療的觀點而言,當出現接觸干擾的現象時,即可使用空椅法。而所謂接觸干擾即為個人與環境接觸時所發生的
干擾現象,可分為內射、融合、投射、回射、折射與簡敏感六種類別,而此些接觸干擾將使得當事人與環境沒辦法或者無
充分地接觸,進而使當事人從環境中無法獲取他想取得或者需求的資源,以至於使當事人停頓,或者稱為發生未完成事
件。

過程經驗面

從過程經驗性的觀點而言,當出現極化事件時,即可使用空椅法。而所謂極化事件可能為優勝者與劣敗者的極化,而優
勝者意旨個人內射出來的道德標準,劣敗者則為個人適應性的原始情緒,當此兩者發生不協調的現象時,則使當事人產生
衝突的感覺而引發即化。另外為自我干擾所產生的極化,此為當事人過度處理自我的一種結果,當一部分的內在因肌肉的
緊繃或者壓抑而阻礙當事人的表達行動,因使得當事人無法獲得表達上的需求滿足,而產生無助、空虛以及困惑等等極化
反應。
空椅法之功能
  1. 協助當事人紓解情緒:使用空椅法時,因當事人須扮演多重角色,亦使得其中的不滿情緒宣洩出來,因此空椅法即可協助當事人,有一個正常的管道來表達自己心中的壓抑、不滿或者衝突。
  2. 協助當事人處理未完成事件:對於完形治療面或者過程經驗面而言,當事人皆會產生未完成,或者尚未滿足的需求,因此運用空椅法,諮商員可協助當事人處理接觸干擾或者極化等等的問題,進而使得當事人心中的需求獲得滿足,或者未完成之事件獲得完成。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空椅法
英文關鍵字:Empty-chair method
參考資料
註1陳金定/著。諮商技術,2001年初版,頁473-519。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