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立體展開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立體展開圖


教育Wiki

立體展開圖(Exploded view)

目錄

前言
對於小學生而言,立體空間較難想像,因此可透過將立體圖展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立體的組成分子,並且漸漸建立起
立體的空間概念。而在展開圖上,必須使用具體的圖形來讓學生做操作,否則對於沒有空間概念的學生而言,令他空想在
平面上看不到的面,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此在此教學活動中,老師應準備剪刀、紙張等等可讓學生操作的器具,以利
單元進行順利。
教學步驟

剪紙方式

首先可利用正方體來進行操作,讓學生選擇固定一面後,將其中的三邊分別剪開,並且將此三邊中的兩頂點所連接的另
兩邊也剪開,即可攤開為一個平面展開圖,此剪開步驟對於學生而言較困難,因可能會剪到不必要的邊長,而使得立體圖
形分離,因此老師在剪紙活動時可分組進行,並且時時觀察學生的操作模式。分組進行後,各組剪開之圖形可能不盡相
同,因此可互相做比較,讓學生了解到展開圖不只有一種呈現方式。

展開圖合併

完成上述工作後,老師可反向操作,提供許多的平面展開圖,而讓學生動手操作,哪一個展開圖是可合併成立體圖的,
此過程也可透過分組進行的方式,比較看看每組學生最後所產生之結果。最後,老師可歸納出立體圖的展開樣貌共有11
種方式,而此時老師可將此做為回家作業,請學生分別畫出11種的展開圖樣貌為何,如此不僅讓學生可多加練習,也可
進一步激發學生之思考,而在下次上課時,老師在公布解答,使學生能有較多的時間練習,發展空間概念。

(註1)

其他圖形
完成上述正方體之操作後,老師可在最後做補充其他圖形的展開樣貌,例如長方體、角錐、圓錐、圓柱等等,而此些立
體圖幾乎只有一種展開圖形,因此老師在教導此題型時,不須強迫學生想出別種展開圖形,而是著重於是否能活用展開與
合併之能力,並且也能創造出別種圖形的空間概念。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立體展開圖
英文關鍵字:Exploded view
參考資料
註1 仲田紀夫/著。小學生數學大疑問,2001年初版,頁110~111。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2165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