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紫背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紫背草


教育Wiki

目錄

紫背草 Emilia sonchifolia DC.

基本資料

科別:菊科
別名:一點紅、葉下紅、牛石菜
類型:一年生草本
植株大小:十五至四十公分高
生育環境:平地、荒廢向陽地、農地、海濱
花期:全年
莖的特徵:全株直立有細毛且呈綠白色,但莖葉背光滑處略呈紫紅色
葉的特徵:上部的葉基部環抱莖,披針形,粗鋸齒緣;下部的葉羽狀深裂,心型或卵形,柄有翼;葉背紫紅色
花朵著生位置:雌雄同株;頭狀花,呈繖房狀排列
苞片:總苞呈圓筒狀,苞片廣線形
顏色及大小:紅紫色;一公分長
花莖及花被:花有長梗;全為管狀花組成,先端五裂
柱頭:頂端有絨毛
果實型態:零點三公分的五稜形瘦果,帶有白色絨毛<註1>

堅韌的生存能力

很多植物都有同時適應好幾種不同生活環境的能力,無論是海拔高低、乾燥地、溼地,對他們都不會造成重大影響,只是形態上多少會有些許不同罷了。
紫背草就是這樣,能生長在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地,也能在海邊搖曳身影;只是生長在海濱地區的紫背草為了儲存水分,葉子會比平地的要肥厚許多。

藥性

紫背草的整個植物體無論新鮮或曬乾後使用都可以解熱消炎;外敷癰疽,且能消腫退膿。
而葉子搗成汁能塗火傷或跌打撲傷,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註2>

食用

莖部汁多解渴,可直接炒食,尚未抽莖前的根生葉,更是鮮嫩柔脆,嚼食起來苦中帶甘非常美味。<註3>
也可將嫩莖葉與香料等調勻後,加鹽醃漬一段時間後食用;花蕾或剛開不久的頭狀花房沾裹麵粉蛋之後油炸,也是食用方法之一。<註4>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紫背草
英文關鍵字:Emilia sonchifolia DC.


參考書目

註1: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105頁,張碧員及張蕙芬著,大樹文化1997年8月出版。
註2:台灣的常見野花新增篇22頁,鄭元春著,渡假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註3:台灣野菜圖譜,食野之苹48及49頁,凌拂著,時報文化1995年出版。
註4:台灣新野菜主義179頁,吳雪月著,大樹文化2000年3月出版。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8432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