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組織文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組織文化


教育Wiki

  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會影響教育組織的運作,及成員績效與滿意度(Robbins,2001)。(註二)因此教育行政人員應該了解組織文化的內涵,以運用合宜的方式使組織順利運作。(註一)

  文化,為群體中所共同抱持的意義體系,使之不同於其他。(Robbins,2001)。(註二)

目錄

意義

  組織文化是組織成員所共享的價值與意義體系之表現,由信念、價值、規範、態度期望、儀式、符號、各式、行為等組合而成,其界定組織成員的價值觀(上位概念)和行為規範(下位概念),讓成員自然而然表現在情境之中,形成有別於其他組織的特質。(註一)

特性
  1. 獨特性:基於歷史、環境、成員等組成因素而孕育出來的具區別性特質。
  2. 規範性:組織文化包括價值觀與行為規範,因此對組織成員有規範性功能。
  3. 共有性:組織文化為成員共同創造、維持與傳承之過程與結果,其為成員們共同持有、信奉與追尋。
  4. 動態性:組織文化會因為組織內在和外在環境而改變,因此是動態結構。(註一)
功能
  1. 正功能:釐清組織界線、促進組織穩定、促進組織成員的認同度與提高奉獻意願、控制成員行為、提升組織績效。
  2. 負功能:造成內部衝突、阻礙創新、阻礙成員活力、影響組織間的合作。(註一)
層面

  以下介紹的組織文化三層面,其相互影響、塑造、活化組織文化,使其形成一動態體系。

  1. 基本假定(basic assumption):組織成員對環境組成及組織本身所抱持的潛藏信念,其經由經驗累積,而被視為理所當然。
  2. 價值觀(values):由基本假定延伸而來,代表可作為行為可欲性與正當性的判斷標準。其會在衍生規範及期望(價值觀→規範→期望),這些會形成一個層級體系,但皆無法直接觀察而得知。
  3. 組織器物與創新(artifacts and creations):這是組織文化中最容易探知的部分,為組織成員在基本假定、價值觀、規範、期望的交互作用下,所創造出來的生活與工作工具和儀式等。其包含:空間規劃、故事、行為模式、典禮、活動等。(註一)
關鍵字
  1. 中文:組織文化
  2. 英文:organizational culture
參考文獻

註一:謝文全(200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註二: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編譯)(2002)。S.P. 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