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組織變革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組織變革


教育Wiki

目錄

定義

  組織變革是組織進步必經的過程。組織為一個活性並會與外界互動的團體,當其遇到困難或是需要被賦予新生命時,組織變革就為必要之手段,一般變革會以高階領導人開始進行,但事實上組織中的任何一位成員皆可以開創變革或貢獻成功。而當進行變革時會引起反抗,這是人們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和確保地位的正常反應。如何進行成功的變革,讓組織邁向成長之路,考驗著眾人的智慧。其簡明定義如下:為了因應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或是想提升組織內部的績效,所進行的改革。(註一)

抗拒

  一般抗拒變革的原因有幾點:(註一)

  1. 缺乏信任:對於提案人的不信任或是缺乏明顯的威脅,若不謹慎處理將導致組織內部的猜疑和抗拒。
  2. 相信變革是不需要的:組織內部認為缺乏變革需要,或過去成功的模式讓他們不想改變。
  3. 相信變革不會成功:即使已發現問題所在,但認為新方案/模式可行性低。
  4. 經濟威脅:涉及組織成員的工作穩定、薪資、福利。
  5. 相關高成本:從事變革需要付出些成本,例如:程序改變、多付出心力、資源運用。在過渡時期表現比較差,這是由於新方法、程序尚在適應、轉換、學習,故成本和利益較難計算。
  6. 害怕個人失敗:變革使一些過時的專家必須學習新事物,缺乏自信和過去的習慣使然而成。若是提供一些幫助的管道將有助於使其接受變革。
  7. 失去階級和力量:新策略通常不會找已享有高權力者,由於以往的舊勢力人員會被減少或是失勢,故抗拒之。
  8. 價值和理想的威脅:當變革內容和組織內部、組織成員價值觀不相同時,將會引起激烈情緒與反抗。
  9. 拒絕干涉:有些組織成員不想被控制。
變革步驟

  最早的過程理論是勒溫(Lewin,1951)的力量領域發展模式(Force-Field Model)將過程分為「解凍、變革、再結凍」三步驟,其中三項步驟皆是關鍵,缺一不可:(註一)

  1. 解凍:了解施行改革的必要。(缺乏:導致強力反彈或冷漠)
  2. 變革:尋找新方法與策略解決問題。(缺乏:導致新方案脆弱)
  3. 再結凍:確立新方法並執行。(缺乏:回復變革前狀態)

  另外一種理論描述組織中的人們如何反應加諸其在身上的變革(Jick, 1993; Woodward& Bucholz,1987),其說明發生重大變化時的四個反應:否認、生氣、悲傷、適應。每個步驟的時間間隔不一,有些人會停滯其中。(註一)

  1. 改變態度或角色:不一定兩者都要具備,基本兩者會衝突,最佳方式為採取兩者互相支援。態度取向方法(Attitude-Centered Approach)涉及態度的改變和具說服力的價值觀、訓練課程、建立團隊活動、文化變革課程,期望可以造成行為改變,對組織有利之效果;角色取向方法(Role-Centered Approach)則涉及工作角色變革,包括重新規劃工作流程、職責、獎勵系統。
  2. 科技:改變科技在工作或支援關鍵工作上的運用。
  3. 競爭策略:方法有-新產品或服務的介紹、進入新市場、使用新的行銷方法、開創網路銷售、策略聯盟等。
  4. 診斷:在執行變革的普遍缺失為:未能仔細診斷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診斷方式可以由高階主管、外聘顧問、利害關係人組成。
關鍵字
  1. 中文:組織變革、勒溫
  2. 英文:Organizational Change
參考文獻

註一:宋秋儀(譯)(2006)。Yukl, G.著。組織領導學。臺北:華泰文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