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教育Wiki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晚年的艾麗查•奧若什科娃出生 1841年6月6日去世 1910年5月18日俄羅斯帝國格羅德諾身份 小說家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又譯艾麗查•奧熱什科娃,波蘭語:Eliza Orzeszkowa,1841年6月6日-1910年5月18日),波蘭小說家,代表作《涅曼河畔》被認為是19世紀晚期波蘭社會的全景畫卷。


生平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生於涅曼河畔的格羅德諾(現屬白俄羅斯,當時屬於被沙皇俄國吞併的立陶宛-波蘭聯邦地區)的一個鄉村貴族家庭,曾在華沙寄宿學校學習,並和同在學校學習、後來成為著名女詩人的科諾普尼茨卡(Konopnicka, Maria)成為好友。16歲時與一波蘭貴族結婚。1863年1月因立陶宛和波蘭的青年反抗俄國長期的民族壓迫和統治,爆發了一月起義。在起義中,她積極參加起義部隊中通訊聯絡、籌辦糧餉和縫製衣服的工作,並且藏匿起義領導人羅穆爾德•特羅哥德(Romuald Traugutt),把他送到邊境。她在這次起義中的行為使得她和保守、反對起義的丈夫產生了分歧。令人驚異的是起義失敗後,她丈夫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領地被沙皇政府沒收,奧若什科娃到格羅德諾城中父親的領地居住,開始接觸城市生活,這成為她早期創作的主題。


1867年時的奧若什科娃19世紀60年代起,奧若什科娃開始文學創作。從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她寫了一些批判封建地主冷酷和同情人民苦難的作品。同時,與夏洛蒂•勃朗特和蓋斯凱爾夫人類似,她以自我的經歷和觀察寫了不少以婦女生活為題材的小說,以表現婦女群體在當時的社會中的悲慘命運,其中寫於1872年的《馬爾達》影響最大。這部作品寫一個小貴族出身的婦女馬爾達,在父親和丈夫死後帶著四歲的女孩出外謀生,處處碰壁,被迫進行盜竊,被警察追捕,最後死在馬車輪下。70年代中期之後,奧若什科娃創作的主題轉向對處於波蘭社會底層的猶太人的生活的關注上。1876年他寫了長篇小說《艾里•馬克沃爾》描繪猶太人和波蘭貴族之間的關係。1878年的《梅伊爾•埃卓福維奇》獲得了很大的好評,小說背景是一個猶太人居住的小鎮,通過描寫年輕的梅伊爾接受了新思維,試圖反抗僵化的猶太戒律和保守無知的社會,但最終不得不被迫離開城鎮,反映了當時開始流行的新思維和猶太人的生活之間的衝突[3]。

19世紀80年代末期之後,奧若什科娃的作品開始從對現象的揭露和批判,過渡到更加關注人物的思想變化和道德倫理的分析上。其代表是以底層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一組作品,包括《底層》(1884年)、《久爾濟一家》(1885年)、《涅曼河畔》(1887年)和《鄉下佬》(1888年),它們描寫沙俄農奴制長期統治下農村愚昧落後的狀況,反映了貧苦農民的悲慘命運。在其中尤以《涅曼河畔》最為突出。小說從1887年開始在華沙《繪圖周刊》上連載,1888年在一月起義25周年紀念時成書,其傾向十分明顯,即通過此書回憶與反思一月起義,號召波蘭社會的改革,爭取民族獨立。正如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小說的情節的主線是1863年一月起義,書報檢查給創作帶來了困難,但是不以這為主線,則書中的一切就無法解釋清楚。」[4]小說塑造了貴族地主別涅迪克特•科爾欽斯基一家,缺少土地的農民安哲里姆•包哈迪羅維奇和他侄兒揚一家,描繪了這些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複雜的社會關係,特別是這些關係在1863年一月起義前後的變化, 反映了沙皇俄國統治下波蘭農村的各階層的面貌,如貴族階層的分化,有的背棄革命與改革,有的起義失敗後心灰出走,有的如小科爾欽斯基,則嚮往改革,試圖調和各階層關係,歌頌了以揚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民的愛國主義。語言風格作者將敘事和抒情結合,很多描寫田園風光的段落都類似帶詩意的散文,被認為是繼承了《塔杜施先生》開創的詩意抒情式的傳統。


奧若什科娃在格羅德諾的墓90年代以後,奧若什科娃進一步加深了對人內心的探索,作品中的宗教與神學成分開始增多,如長篇小說《阿爾戈英雄》(1899年)等作品。她在晚年寫的短篇小說集《光榮屬於被戰勝者》(1910年)再現了一月起義的場面。


主要作品及中文譯本

《格拉巴先生》(1869年)《瓦茲瓦夫的日記》(1871年)《馬爾達》(187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施友松譯 1959年為紀念波蘭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楊驊譯 1986年《艾里•馬克沃爾》(1876年)《梅伊爾•埃卓福維奇》(1878年)《久爾濟一家》(1885年)《涅曼河畔》(188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施友松譯 1996年 編入該社叢書《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中《鄉巴佬》(1888年)《阿爾戈英雄》(中文本意譯為:尋找金羊毛的人)189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康嗣群 1986年

參考文獻

1.^ Miłosz, Czesław,The history of Polish literature, New York,Macmillan 19862.^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外國文學卷3.^ Dictionary of Polish Literature,E.J.Czerwinski,19944.^ 《涅曼河畔》人民文學出版社,ISBN 7-02-001697-9


資料來源:中文維基百科責任編輯:呂友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