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芒萁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芒萁


教育Wiki

芒萁

目錄

基本資料

學名:Dicranopteris linearis(Burm. f.)Under.、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Bernh.、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 f.) Under. var. linearis.、Gleichenia linearis (Burm. f.) Clarke

別名:芒萁骨、小裏白、小羊齒、山蕨、三叉齒朵、蜈蚣草、鐵芒萁、欽芒萁、芼仔、山旺芼仔、毛枝、毛萁、草芒、烏萁、雞毛蕨等

植物分類:裡白科(Gleicheniaceae)芒萁屬(Dicranopteris)(註1)

植物形態:地生植物

分布地區:芒萁通常廣泛分布於熱帶至亞熱帶等地區

台灣分布情形:芒萁在台灣多生長於低海拔山區各地,常見其生長在向陽的林緣空曠地或在乾燥的土坡上群生等。

用途:藥用、工藝品素材、庭園觀賞造景及盆栽等

介紹

裡白科(Gleicheniaceae)芒萁屬(Dicranopteris)的芒萁,其一般被歸類為大型的地生植物,性喜好高溫的環境,生長適合的溫度則大約落在攝氏二十度至二十八度左右,具有耐旱、耐陰性,另亦可耐受強光,傾向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而芒萁在冬季實則進入半休眠之狀態。芒萁通常廣泛分布於熱帶至亞熱帶一帶,在台灣則多生長於低海拔山區各地,常見其生長在向陽的林緣空曠地或在乾燥的土坡上群生等。(註2)

裡白科(Gleicheniaceae)芒萁屬(Dicranopteris)的芒萁,細長的根莖一般呈匍匐狀,色棕褐。

芒萁的葉片通常呈卵狀披針形,屬羽狀複葉,葉質屬革質,業表面為帶光澤之綠色,葉背面則為白色。

果實

芒萁一般具有孢子,並以之作為繁殖之用,而芒萁的孢子囊群通常群集而生,生長於末裂片之頂端。

參考書目

註1: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92年10月,頁52。

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36。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芒萁

英文關鍵字:Dicranopteris linearis(Burm. f.)Under.、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Bernh.、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 f.) Under. var. linearis.、Gleichenia linearis (Burm. f.) Clarke

相關教學資源

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6911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