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虛假的優越感(_false_sense_of_superiority_)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虛假的優越感(_false_sense_of_superiority_)


教育Wiki

目錄

「虛假的優越感」之意涵

阿德勒提出的「優越感」,是「自卑感」相對應的概念。自卑感會使個人採取行動和努力來改善目前的處境,來爭取優越感,但是有些人爭取優越感的動作卻是朝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面,而非真正解決問題,只是以「虛假的優越感」來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但是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未改變,真正的問題也依舊存在,自卑感仍然會日漸累積,逐漸形成很大的壓力。例如有些人以努力準備考試獲取好成績,來追求優越感。但如果是以考試作弊的方式來獲取亮麗的成績,自我陶醉在虛假的成就感中,此虛假的陶醉即「虛假的優越感」。

以「虛假的優越感」來輔導兒童

當兒童無法獲得自己有價值和被重視的感覺,就無法滿足優越感,此時兒童會為自己設立一個虛構的目標,來驅逐痛苦的自卑感,滿足虛假的優越感,兒童大部份的問題行為是為了追求虛構目標而產生的因應方法。例如偷竊的孩子以偷竊來疏解內心的自卑感,來獲得自己可以贏過成人,能讓大人生氣或挫折,使他們暫時脫離自卑感,滿足於虛假優越感之中。當遇到孩子產生問題行為時,老師和家長可以先瞭解孩子的「虛假優越感」為何,幫助其追求優越感的方向,朝往生活中有用的一面,以適當的方式獲取其優越感。進而擁有自我的價質感,改善原本不適應的問題行為。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虛假的優越感英文關鍵字: false sense of superiority

參考資料

1. Alfred Alder (1987). 自卑與超越(黃光國譯)。台北:志文。(原著出版於1932)

2.曾端真(2007)。兒童行為的瞭解與輔導---阿德勒心理治療學派的觀點,國民教育月刊,48(1),28-3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