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政管理學派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行政管理學派


教育Wiki

目錄

行政管理學派(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hool)
主要代表人物:費堯(H. Fayol, 1841-1925)(費堯是最先對行政歷程做分析的研究學者,故被稱為「行政歷程之父(Father of Administrative Process)」)。
與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注重低層員工的工作方式不同,行政理論更強調管理階層的系統運作。
POCCC五項要素/歷程

計畫(planning)

組織(organizing)

命令(commanding)

協調(coordinating)

控制(controlling)

十四點原則
(1) 專業分工(division of work):成員必須依專長分成不同工作單位,適才發揮其所長。
(2) 權責相稱(authority of work):成員應依照其職位而享應有的權力,必負所相對應的責任。
(3) 團體紀律(group and responsibility):組織需有既定的規章紀律,成員遵守其規章紀律,組織才能安穩運作,
(4) 命令單一化(unity of command):下級成員只接上其直屬上司的命令,以收統一的功效,避免不同命令的衝突。
(5) 方向單一化(unity of direction):團體運作的方向只能有一個,目標一致,才不會令成員無所適從。
(6) 個人利益在團體之下/組織至上(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to general interests):不可以為了私人利益,而做出違背組織利益的事情。
(7) 員工報酬合理性(remuneration of personnel):成員應該依照其專長與工作性質獲取相對合理等值的報酬。
(8) 權力集中(centralization):組織為了要達到事權統一的目的,必須將權力集中。
(9) 階梯層級(scalar chain):組織內的職位如階梯般環環相扣、分層分級,使員工能循序向上爬升。
(10) 適當職位(order):各種有需求的職位,應由專人擔任,才能避免有事無人的狀況。
(11) 公平原則(equity):組織內對於用人、經費的處理,甚至於升遷之決定,都應維持公平原則。
(12) 工作安定原則(stability of tenure of personnel):對於成員的升遷轉調不宜太過頻繁,以避免發生適意上的問題,或造成組織成員人心惶惶。
(13) 主動自發(initiative):組織內的員工應該主動創造,並對本身工作懷有熱忱,如此組織才會進步。
(14) 團隊精神(esprit de corps):組織中能產生特定的工作氣氛,使員工能藉由集體行動而同心協力創造佳績。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行政管理學派、費堯
Keyword: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hool、Fayol
參考資料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四版)。台北市:高等教育。P.028-029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初版)。台北市,五南。P.46-4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