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為功能分析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行為功能分析


教育Wiki

行為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乃是假設幼兒之所以從事問題行為,其背後皆有目的。例如在教室內尖叫,可能要獲得(get)老師的注意,也可能因為教室的森度太高,而想逃避(escape)濕熱難耐得情境,所以利用尖叫來達成獲得或逃避的目地,因此幼兒賦予尖叫行為具有作用的功能。

行為功能分析強調行為發生前的前置刺激(antecedent,A)以及行為(behavior,B)發生後利用該行為所達成的後果(consequence,C),如此A-B-C的連結關係極為教師行為介入前分析的重點。ADHD的兒童之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即在於A環境刺激所產生的行為,與B行為發生後所得到的C後桌間的連結薄弱;換言之,他從高處跳下(B),老師嚴厲斥責並剝奪休息時間(C),他感受步道因為(B)才有(C)的因果關係,下次一樣的情境,仍然會一而再地重複該危險行為。以下行為為例,我們要改變小乖不吃營養午餐,需要處理A與C,以及對小乖做教育訓練;A的部分,先改變小乖的生態因素-與其家長溝通家中的上床睡覺時間,要有人督促小乖子早睡早起,並盡早提供早餐食用;C的部分,當小乖又有不吃午餐的行為發生時,老師可以採起削弱忽視的策略,以毀滅小乖利用不食午餐的行為,來達成吸引老師對他灌注的目地;最後,需教育小乖食用午餐的重要性與用餐間隔、營養攝取的相關知識,以達行為改變的最終目標。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行為功能分析、獲得、逃避、前置刺激、行為、後果

英文關鍵字: functional analysis、get、escape、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372-373,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