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為表現標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行為表現標準


教育Wiki

行為表現標準(Performance standard)

行為表現標準指的是一個特定的成就水準,用以認明個體已經合意地熟練一件工作。此處的「成就」(Achievement)係指適當的行為表現。我們藉著回答「依據所定的效標或標準,如何有效地完成指定的工作?」這個問題而來確定其成就。行為表現的標準協助師生明白,某些特定的學生安排在某些特定的計劃中。
行為表現的標準提出最低的效標,並且提供所有學生成功的可能性。教師在準備其評鑑工具及確定其教學計劃的功效的時候,會發現行為表現標準的價值是難以估計的。Mager(1962)指出,我們在為每個目標詳述最低合意的行為表現的時候,我們即有一個行為標準用來評定教學的計劃。我們現在將考慮「行為表現標準的類別」。各種類型的效標可用來確定目標的熟練。
目標熟練的特定水準,通常是任意決定的,而且幅度廣大。在一種情況,教學可能要學生能夠列舉「與課本陳述方式相同的所有五個步驟」在另一種情況,教學可能決定,「給予一份打好的一百字文件,並給予五分鐘的時間,學生要在另一張紙上照打文件;其成功而完成的結果包括的錯處(打字或他種錯誤)不得超過兩個。」後面的情況,教師要求幾乎完美的行為表現。
最低的熟練水準指學生必須做什麼以「贏得這場比賽」──成功地達到目標。以下列舉出若干不同類型的行為表現標準:

1.最低數目2.百分比或比例3.距離固定標準的限制4.區別成功的行動表現的特徵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行為表現標準
英文關鍵字:Performance standard
參考資料
黃光雄著。課程與教學,1996年初版,頁202-204,師大書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