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試題分析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試題分析


教育Wiki

試題分析(Item analysis)

目錄

前言
信度與效度是測驗的兩項最重要特徵,而這兩項特徵須視事題品質的優劣而定,而試題的品質可透過試題分析而提高。因此,了解試題分析的方法有助於提高教師自編測驗的品質,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對以出版測驗的評鑑。
試題分析可根據試題的形式與內容做品質分析,也可根據試題的統計特性做數量的分析。(註1)
定義
試題分析,指的事一透結構鬆散、用於計算測驗內每到題目的統計方法。(註2)
功能
(一)提供回饋給學生
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試題的主要原因為:
1. 改正學生因學習習慣與測驗技巧不當所產生的錯誤。
2. 激發學生下次測驗表現。
3. 使學生知道教師教學目標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4. 澄清學生可能的錯誤觀念和誤解。
(二) 提供回饋給教師
了解每一個題目答對的百分比,可提供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困難,因此,有助於教師實施團體或個別補救教學;此外也能做內容分析,以確定學生錯誤的主要型態,來改善教師教學。
(三) 提供改進課程的依據
某些種類的題目學生重複發生困難,或某些錯誤時常發生,或發生的困難遍及所有老師,可能需要建議修改課程。
(四) 增進教師命題的技巧
教師可透過試題分析,了解命題技術方面的缺陷,而這些資料可做為些改試題的根據,進而從修改試題過程中,讓教師體會命題的技巧。(註1)
步驟
1. 根據總分高低依序排列試卷。
2. 從最高分部分向下取總人數的27%為高分組,在從低分部分向上取27%為低分組。
3. 分別計算高分組與低分組在每一個試題的答對人數與百分比。
4. 根據公式計算每題的難度指數。
5. 根據公式計算每題的鑑別指數。
6. 檢查每一題所列選項的回答人數、以確定誘答力。(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試題分析
英文關鍵字:Item analysis
參考資料
註1. 郭生玉(2010,三版)。教育測驗與評量(頁265~268)。臺北市:精華書局。
註2.王文中、陳承德(譯)(2009,初版)。心理測驗(頁241~254)。臺北市:雙葉書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