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


教育Wiki

目錄

認知治療法之簡介

認知治療法的創始人為Beck,認知治療法是從憂鬱症研究發展出來的。認知治療法許多的基本論點都與REBT和行為治療法類似,都是主動、指導、時間限制、問題導向、合作取向。

認知治療法之重要概念

1. 自動化思考:自動化思考是指自動反射性的內在對話,即某刺激會自動引發個人獨特的想法,並影響情緒反應,此思考無好壞之分。若此思考會造成不適應的情緒和行為,即為不良適應信念,會導致憂鬱,並形成認知扭曲。對個案造成困擾。

2. 認知扭曲:認知扭曲指個體會以自我抗拒、自我貶低的方式來駁斥客觀事實,產生錯誤的邏輯,對外在刺激加以推論時,會產生系統性的錯誤和不正確結論。具有很多形式,包含隨意推論、過度概括化、擴大或貶低等。在諮商歷程中,個案需學習辨識出扭曲的認知,並自我監控。

3. 認知三角是Beck提出的認知三元組,可表示憂鬱症的三種認知型態。Beck認為這三種負向的認知組合會造成不良適應信念,會導致憂鬱,讓個案感到困擾。三角各為:

(1).個人:對自己的負面想法。如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2).經驗:以負面方式來解釋自己的經驗。如世界上的人都看不起我。

(3).未來:對未來抱持憂鬱、悲觀的想法。如我未來一定沒有工作。

4. 合作經驗療法:此為Beck認知治療法中合作的治療歷程,是指諮商師會運用蘇格拉底式對話,用開放性問句協助當事人覺察、反思個人信念後,建構自己的理論。諮商師與當事人建立平等合作的治療關係,來檢驗當事人的認知信念的正確性,以及對自己生活的影響程度。治療性的改變是來自當事人自己在治療過程中蒐集矛盾的正具,並面質自己的錯誤信念,進而做正確評估和修正。 認知治療法強調幫助當事人自己探索錯誤概念,而非像REBT的治療者般具指導性,示範理性的思考方式。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認知治療法英文關鍵字:(cognitive therapy)

參考資料

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

2.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