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讀圖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讀圖教學法


教育Wiki

使用和閱讀地圖、地球儀和圖表的能力,是社會科的基本技能之一,透過這項技能可以達成社會科總目標—認識生活環境及本國地理、世界大事,讀圖教學自然在社會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茲以「解釋地圖上的符號---圖例」為例,說明其教學步驟:

1.觀察:觀察地圖上「圖例」欄中的各種符號。


2.說明:

(1)過去曾利用簡單的圖像和符號化平面圖。

(2)在地圖上常用某些符號來代表不同的意義,如用○代表「市鎮」等,這些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圖內容的符號,稱為「圖例」。


3.練習:本活動可用不同的圖例反覆進行。

(1)先在圖例中找出縣、市界線的符號,在地圖中找出家鄉與相鄰縣、市界線的符號。

(2)依據線、市界圖利,再圖上找出與家鄉相鄰的縣市或海洋名稱。


4.統整:利用圖例可以了解地圖的內容。


經過上述四個教學活動的教學,兒童應學習到「利用圖例閱讀地圖」的技能。重要的是一定要利用「地圖」,才能進行說明和練習的教學活動,兒童也才能達成此項技能目標。


目錄

一、讀圖教學在社會學習領域的重要性

1.建構並發展「人與土地」互動的空間概念。

2.建構並發展「人與土地」互動的知識概念。

3.建構並發展尊重關懷「人與土地(學校、社區、縣市鄉鎮、台灣、中國、世界、地球) 」的正確態度。

4.建構發展社會學習領域所需要的讀圖能力。「圖」包括:地圖、統計圖表、簡略平面圖、各種圖像……。(社會學習領域的主要內涵包括: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

二、讀圖教學的種類

1.低年級:「模型和平面圖」的教學教室模型和平面圖、學校模型和平面圖學區重要建築物模型地圖和平面圖

2.中年級:「認識圖例與讀圖」的教學縣市(鄉鎮市區)地圖、學區(或村里)地圖

3.高年級:「台灣地圖」(台灣地理位置圖、台灣行政區域圖、台灣衛星地圖、台灣交通路線圖、台灣地形圖……)的教學、「地球儀經緯度和世界地圖」的教學。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社會科、讀圖教學法

英文關鍵字:Social Studies、Picture stories pedagogy

參考資料

陳國彥博士著。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民國85年3月,頁128-129,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