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身心障礙資源班課程原則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身心障礙資源班課程原則


教育Wiki

身心障礙資源班課程原則

有效教學的要件涵蓋諸多範疇與層面,包括教師、學生、課程與教學活動;其中,特殊兒童課程的選擇、設計與研發乃是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特失教育課程係指為滿足各類特殊兒童的個性差異、身心特性與教育要求而發展或設計的各種學科、計畫、方案、活動及教學材料等。

一、特殊兒童的特殊學習需求的課程為八種原則

1.學業先備技巧:聽覺辨別、視覺辨別、視覺記憶能力等。

2.學業技巧:閱讀、寫字、作文、算術、自然學科、社會學科、電腦等。

3.社會技巧:自我管理、同儕互動、遵守規則等。

4.語文技巧:口語溝通、說話能力等。

5.身體動作技巧(mobility):能獨自在學校找到教室上課等。

6.獨立的生活技巧:穿衣、上館子吃飯、記帳等。

7.職業技巧:參加職業應徵面試、閱讀報紙職業廣告、安全使用機器設備等。

8.休閒技巧:跳舞、唱歌、騎單車、游泳、釣魚等。


惟資源班教師必須彈性地改變、修正或調整課程,提供身心障礙兒童積極性和激勵性的課程,有益吸收與增強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從教學活動中蒙利獲益。下列的原則可供資源班教師調整課程的參考:

1. 採用高趣味性的教材。

2. 選擇符合兒童閱讀程度的課本。

3. 選擇可操作的教材與教具。

4. 新舊教材的銜接。

5. 結合課本與視聽教學媒體。

6. 使用學習輔具,諸如電腦、計算機、錄音機,以建構學習歷程,激發學習動機。

7. 創造需要學生參與的活動課程,諸如問題討論法、問題解決法與發現教學法等。

8. 設計多感官教學課程。

9. 精簡課程作業,並美化作業。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特殊兒童、身體動作技巧

英文關鍵字:Special Children、mobility

參考資料

楊坤堂著。學習障礙教材教法,中華民國88年8月出版,頁35-37,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