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退化作用(Regression)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退化作用(Regression)


教育Wiki

定義

退化作用也稱「逆退機轉」。是指個體由於受到某些危險、衝突的推動,或遭受嚴重打擊時,其行為倒退至發展的早期(較不成熟)階段,改以較幼稚的行為方式以及態度表現,以暫時獲得安全而消除焦慮、痛苦。尤其在個人面臨巨大壓力或新挑戰時,很容易以不成熟、不恰當的行為回應。

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幼稚的行為舉止漸漸被較成熟懂事的言行所取代,這是正常的發展狀態。然而當外在壓力事件過大,個體無法解決時,幼年時期的幼稚言行舉動就可能再次出現,個體像是退回到早期階段。例如成年人在情緒衝突或遭受挫折時,忽有類似兒童之幼稚舉動及態度,藉以趨避挫折及獲得安全感。

人在幼年時期和長大以後處理事情的方式大不相同。小孩子犯錯,只要撒嬌、耍賴,便容易獲得他人的原諒;而長大過程中,我們透過學習瞭解負擔責任,以理性與思考解決問題的重要。但假設某天,突如其來地犯下大錯或遭遇挫折及情緒打擊時,一時之間不知作如是好,此時,個體會放棄已經學得的技巧(理性溝通),沈睡在潛意識裡的幼年行為便再度復萌,而恢復使用較幼稚形式(耍賴、哭鬧)。通常可能會出現小孩子般生氣、哭鬧、耍賴或撒嬌等行為及態度,逃避現實。這是典型的退行作用。

應用與舉例

譬如一個成年人,當遇到困難無法對付時,便覺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來退回到兒童時期被人照顧的生活中去,這就是無意識地使用精神防禦的退行機制。

退行作用只會讓一個人的適應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變得更差,並且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甚至會影響人際相處、工作上的決策力與生存的意志力。


參考文獻

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理防衛機轉。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defense_mechanism.html

現代人的悲歌---論心理防衛機制(無日期)。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so6OhCSTHhP.IAnkGhsWSA--/article?mid=870

楊淳斐(2000)。一般常見的自我防衛機制。2009年7月24日,取自:台灣心理諮詢諮商網-心理教學園地教學網http://www.heart.net.tw/mind/defense.shtml

卓良珍(無日期)。什麼是心理防衛機轉。 2009年7月24日,取自:http://www.ohayoo.com.tw/名醫堂.htm-精神科卓良珍醫師網頁http://www.ohayoo.com.tw/chang11.ht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