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遠距合作學習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遠距合作學習


教育Wiki

目錄

說明

藉由電腦網路所具備的通訊能力,可達到師生、同學間即時互動的可能性,而使原本孤立的學生也可在遠距學習的環境中溝通,甚至進行合作學習,達到遠距學習中最理想的三種互動方式: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形成遠距合作學習。(徐諶‧讀萬卷書不必行萬里路-訪國立交通大學周倩教授‧師友,349期,頁6-10)

內容

在遠距教學的文獻中,互動一直是許多研究者所關心的議題,亦是構成遠距教學的重要元素之一 (Kearsley, 1995; McIssac et al., 1999; Hillman et al., 1994)。Holmberg (1986) 非常重視隔空教育體系的互動。他認為互動的重要性乃基於以下的幾項假設 (引自黃明月,1992:215):1.設計良好的自我學習教材和適當的互動,有助於增強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的感情。2.增強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的情感,有助於增強學習動機和興趣。3.適當地增強學習動機,以及適當的安排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助於達成學習目標。4.適當地使用媒介增進互動,有助於傳遞和交談某些概念,使學習目標易於達成。

意義

Moore (1989)

Moore是早期試圖為遠距教育中的互動做出分類的學者之一,Moore於1989年將遠距教學中的互動分為三種型態:學習者與學習教材的互動、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 (Moore, 1989),這樣的分類方式被後來許多研究者採用。

1.學習者與學習教材的互動

學習者與內容的互動是任何教學型態中都必備的互動,Turoff, Hiltz與 Balasubramanian (1994,引自Anderson & Garrison, 1998)指出學習者與內容互動的目的有四:(1)形成對於教材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2)試圖瞭解教材內容(3)將教材內容與自己已知或未知的知識做聯結(4)發現困惑以及缺乏瞭解而需要做更深入的追詢。

2. 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

許多的教學者與學習者將師生互動視為最主要的互動,在傳統的教室教學中,互動可以運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師可以不斷地問學生問題,可以從學生非語文的行為了解其反應,也較容易觀察評估學習者個人的表現等,但是這些方式在遠距教育中就不太容易實施 (Ostendorf, 1989,引自Kearsley, 1995)。當學習者需要釐清疑問、舉例、建議、補充資料或應用新知識時,師生互動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是在學習者與教材互動時較難獲得的。

Moore (1996) 提到師生互動的步驟為引發學習者對於教材的興趣與學習動機;然後再利用技巧練習或概念整合等方式,以應用其所學過的內容。教師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測驗及評量來確認學習者是否有進步,進而決定應否更改策略。最後,教師會提供學習者所需的諮商、支援與鼓勵。這些會依學習者的教育程度、教師本身的哲學理念與其特質或其他組織內部的因素而有所差異。

資料來源

http://163.24.143.141/edu_term/view.php?ID=7

http://home.educities.edu.tw/ivantsai/new_page_8.ht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