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適應行為的評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適應行為的評量


教育Wiki

目錄

一、定義

根據美國智能障礙協會的解釋,「適應行為」是指個體所累計習得的概念技能、社會技能及實務技能,使個體能功能性地應付日常生活。當適應行為能力顯著受限時,將衝擊到個體的日常生活並影響個體對某些特定情境或環境力顯著受限時,將衝擊到個體的日常生活並影響個體面對某些特定情境或環境的能力。其中,「概念技能」包括:表達和接受語言;閱讀和書寫;數學概念;邏輯原理;符號表徵等。「社會技能」包括:人際關係;責任義務;自尊;守法;奉獻等。「實務技能」包括:日常食、衣、住、行等個人活動;煮食、服藥、打電話、理財、使用交通工具、廚房活動等操作活動;職業技能;維持安全環境等。

判斷各體的適應行為是否受限,可以透過標準化測驗工具的量測;測驗工具應包含障礙者與非障礙者,以建立常模。「適應行為顯著受限」的操作型定義,係指個體在標準化測驗工具的表現,不論是在概念、社會、或實務技能的任一個分測驗低於平均兩個標準差,或是在包含這三項分測驗的標準化測驗的總分低於兩個標準差。

二、評量工具

中華適應行為量表,其適用對象為學前至國中階段的智能障礙、發展遲緩、嚴重情緒障礙之學生,該量表也可協助教學者設計IEP之用。內容分為兩部分,地一部分包括:溝通能力、自我能力、居家生活、社會能力、社區能力、自我指導、安全衛生、實用知識、休閒活動、職業活動;第二部分包括:獨處不良適應、人際不良適應。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適應行為、智能障礙

英文關鍵字: adaptive behavior、intellectual disability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152-153,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