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營利組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非營利組織


教育Wiki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是指法律上具備法人資格,以公共服務作為其使命、最終目標,而不以營利分配為目標的組織。此類組織存在的目的不在於賺取利潤,而在實現社會公益的使命。非營利組織是人民經由結社自由組成,屬於志願性的、正式的社會團體。註1

一般而言,非營利組織的結構通常具有制度化的運作過程、定期的會議及具某種程度的組織規模呈現。其經費雖可能接受政府補助,但組織的組成、運作與業務的管理則完全自主,獨立於政府之外,因此具有「第三部門」的性質。而為了組織的發展與永續經營,非營利組織也可經營自己的事業而擁有收入,甚至有盈餘,但其盈餘並不會分紅給股東和利益相關人,而是將盈餘轉回協助組織的公益事業發展,以繼續作為實現公益使命的經費,此為其不同於一般商業組織的一大特色。

工業化、全球化與現代化驅使社會分工更為專業,因此非營利組織成為協調政府部門和企業組織的溝通橋樑者角色。非營利組織包括各式各樣的志願組織(voluntary organizations),志願組織是指立基於社員共同的興趣,成員志願義務付出時間與金錢參與的組織,例如:商會與工會、宗教組織、社團組織、與社會運動組織。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在近十年來被社會學家普遍地重視,主要原因是非營利組織對社會的民主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等面向都有其一定影響力。註2

參考書目

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註2: 王振軒著,《非營利組織與公共關係》來源期刊: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卷期:4民95.06,頁次:頁1-26。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