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駱以軍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駱以軍


教育Wiki

目錄

一、生平

1967年出生於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畢業,藝術學院戲劇研所碩士。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中國時報》開卷版書評委員,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兼任講師、出版社編輯。現專事寫作,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詩、散文與兒童文學。曾獲臺灣省巡迴文藝營短篇小說首獎、全國大專青年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九歌文學獎等獎項。

二、觀點

駱以軍自己的說法:「…並沒有很清楚地意會或選擇了『後現代』的敘事策略,而只是在這種『局部』的冒險中去體會我們這一代確確實實『被造成』的歷史失重感、蒙太奇式的身世切割、獨白的聲音氾濫替代了敘事主體……」時空的交錯與真實、虛構的交織,是作品最大的特色。小說向來沒有一個統一、固定的敘事者、敘事觀點,說話、說故事的聲音不斷地跳動、游離,大膽展示多元、破碎乃至矛盾的敘事觀點─相當後現代。敘述是跳躍式,時空動線以直行、循環、重疊種種方式交錯出入,構置成拼貼、錯落、對比的異質時空。大學時期受張大春的啟蒙,使得駱以軍早期的小說充滿著實驗的精神,諧擬、遊戲、斷裂,企圖以多元破碎的觀點打破傳統敘事模式,嘲諷小說作為反映現實的最終可能。以《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來告別張大春的影響進行屬於他個人的故事。後分別出版《棄的故事》、《妻夢狗》二書見證駱以軍創作的轉折,他融入大量的抒情成分及轉而面向自我的「私小說」式的技藝,不僅與之前的風格有所區別,以此更奠定出他往後探測人類心無世界的書寫策略。

三、著作

《紅字團》(聯合文學)《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皇冠)《和小星說童話》(皇冠)《棄的故事》(自費出版)《妻夢狗》(元尊文化)《第三個舞者》(聯合文學)《月球姓氏》(聯合文學)《遠方》(印刻)


四、評價

王德威曾言:「駱以軍在臺海的創作者之中,雖然爭議性很大,不過他的特立獨行,正可顯現出他願意為文學作出必要的投資,及做為作家他的與眾不同之處。」袁瓊瓊曾寫到:「很多人談駱以軍,都說他變態乖訛。我覺得這論點頗奇怪。我不否認他有些極悖離常情的概念和設計。不過作者在面對自己的書寫時,是有權力百無禁忌的。而對詭怪背倫的觸碰,正足以見出這個人的性情和胸襟。」並說出其對駱以軍評價高,不是因為他目前的作品,而是因為他的人「駱以軍目前進四十歲,某方面來說,人格已經定型。然而他依舊保持一種純樸和易於感動的個性。以他的筆力,我覺得這樣的內在,是具備了可以偉大的質素。」「最能展示文字排列的複雜,與意義和想像的輻射之美。」(蔡詩萍)「像駱以軍這樣的作家,他可以無限止的寫下去,也可隨寫隨停,隨停隨寫,報上的新聞,電視裡的八卦,道聽塗說或朋友間的閒扯……沒完沒了,文字似詩般的破碎……玩著文字捉迷藏遊戲…我讀不出《遣悲懷》裡的『紊亂』有什麼設計。」(隱地)

責任編輯:10960212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