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體積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體積教學


教育Wiki

體積教學(Volume teaching)

目錄

體積保留性
首先應先了解體積是物體所佔有的空間,因此再教導學生對於佔有空間的概念,舉例而言,當一個杯子內已達到一定的
水位,接著再丟入砝碼或是石頭,而學生將很清楚發現水位將上升,因此引導出砝碼或石頭佔據了水的空間。接著將無裝
水的玻璃杯,且以塑膠袋將瓶口綁緊後放入大水缸中,讓學生看到大水缸的水位仍然上升,因此讓學生理解到佔有空間的
意義,意味著杯子內的體積容量為多少。當了解佔有空間的意含後,則需帶入保留概念,也就是體積並不隨著分割或者改
變形狀,而影響其大小。操作方式可利用正方體積木來堆疊出一個具體物,如房子或是大正方體,接著再將其一一分割,
讓學生思考其總和是否仍然相同,而驗證方式則可把各別的正方體積木丟入水中,看水位上升的程度是否相同,來解釋體
積的保留性。(註1)
個別單位比較
在完成體積保留性的工作後,即應教導學生用點算單位的方式,來求得立體圖形的大小。舉例而言,可使正方體積木為
一單位,接著在引導學生算出房子或者大正方體有多少個正方體積木所組成,因此即可計算出房子的體積為多少,而此活
動也將使學生更理解立體圖形的概念。在完成具體物的操作後,應將立體圖形畫於平面上,讓學生試著在腦中刻畫出立體
圖形的概念,因此可藉用平面圖形來數出立體圖形的正方體積木數量,以學生能正確推理出,立體圖形於平面上看不到的
部份。(註2)
公用單位比較
完成上述工作後,即應介紹公用單位,也就是立方公分。首先當學生正確數出正方體積木數量後,應讓學生熟悉立方公
分的用法,舉例而言,當有15個正方體積木時,學生應回答所堆的積木為15立方公分。接著再導入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來教導更快求得體積的方式,舉例而言,可先標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之後再引導學生一層有幾個積木數,而總共有幾
層,因此計算上可利用長x寬來計算出一層的數量,之後再乘上高來代表有幾層,而所得之數字即為體積,因此即可得出
長方體體積的公式為長x寬x高。(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體積教學
英文關鍵字:Volume teaching
參考資料
註1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520~522,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註2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595~598。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